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虽经曲折,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飞速发展,一大批高精尖的精品著作集中出版,古籍整理出版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大,古籍整理专门人才渐成规模,图书品种、数量、学术水准等大幅提高,可以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成绩斐然。但是,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网络时代、电子时代的瞬息万变,转企改制的发展转换,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图书市场的不景气,古籍类图书销量的下降,转企改制之后的摸索经营,极大地冲击着像我们三晋出版社这样刚刚发展起来,品牌还不够突出,机制还不够完善的小型古籍出版社。古籍类读者逐渐减少,经济效益低下,资金短缺,古籍整理人才缺失,开展正常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举步维艰,这应该是我们这类成立仅20余年的小型古籍出版社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突出市场的重围,寻求一条古籍图书与普及图书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高的发展之路,是我们这类小型出版社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我们应从出版定位、发展理念、选题策划、营销理念、人才培养、争取政府资助等方面寻求发展之路。
首先,提升小型古籍类出版社转型期的定位及发展理念。
在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的转型期,出版社的整体定位相当重要。明确的定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出版社转型期的定位也是出版社将来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出版社的整体运营及发展。我们的出版方向是什么、出版的品种有哪些、出版的书系如何安排、出版的选题主要涉及哪些领域等,这些问题必须有个明了清晰的总体规划,必须在把握出版行业大气候的情况下,有所侧重,有所集中,做计划中的事,做自己所擅长的事,做较为专业化的事,才能在图书行业流行趋势转变较快的情况下,因有所专而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小型古籍类出版社,我们必须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在原来古籍整理的基础之上,拓展经营范围和业务范围,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大项目,强化管理方式,突出重点,推出精品,把出版社做专、做新、做大、做优、做强。各小型古籍出版社继续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世古籍挖掘优秀的古籍资料,对原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做足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寻求市场空白点,开辟新领域,全力打造高精尖的精品著作,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走古籍品牌化、专业化的道路,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古籍类出版社、尤其是小型古籍类出版社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定位。
其次,注重选题策划,走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名的特色化道路。
选题是每一个出版社成功的关键步骤。相较于中华书局这样的大型古籍类出版社,我们小型古籍类出版社无论是资金投入、人力资源,还是国家资助力度上,都不占任何优势,我们唯有从实际出发,策划本社特色选题,打造特色品牌,才能从各类大型古籍出版社中分一杯羹。根据各社多年以来形成的出版优势、出书特色和核心业务能力延伸拓展的情况,深度开发原有资源,梯次开发新资源,打造品牌,应该是我们这类古籍出版社的基本思路。我们应该依托各地的文化资源,稳扎稳打走专业化和地方特色化相结合的道路,重新整合包装各社已有品牌系列,持续推出各社长期整理的已有项目,重新确立本地区有代表性、特色性的新项目,整理出版本地区图书馆和博物馆所藏的古籍图书、社会档案、历史名人全集、历史名人传记及日记,开拓海外汉籍等新的资源,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出重点书,出精品书,走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名的特色化道路。
再次,从策划到营销,注重市场化运作。
与一些非古籍类出版社相比,古籍出版社的营销相对板滞保守,缺乏灵活性,我们这类小型古籍类出版社的营销发行更是循规蹈矩,效果不佳。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要生存,要发展,拓展古籍图书市场,强化古籍图书的营销势在必行。除却传统的依托古籍书店、学术性书店、图书馆等渠道外,我们还应该借鉴大型古籍类出版社和运营比较成熟的图书发行公司的营销理念,从作者点、内容点、市场点等方面出发,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如出版信息、书评、专题、专访等,网络媒体如博客、文化新闻、微博、QQ群、论坛、链接,广电媒体如央视读书频道等,图书出版前提前预热,出版后跟踪监督,分析读者定位,运用海报、促销品、赠品、优惠券、宣传语等方式,全力强化营销策略,从传统较为滞后的营销模式中走出来,从策划到营销,走与时俱进的营销道路和市场化运作,这是我们小型古籍类出版社成功转型并壮大的关键之一。
第四,培养专业化的古籍整理出版人才和营销发行人才。
一支专业素质良好、高水平的专业古籍整理出版队伍是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一支文化水平高、专业知识强、公关能力好、敬业精神好的营销发行队伍是市场营销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二者缺一不可。我们这类小型出版社要想在市场的夹缝之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加大培养这样两支人才队伍的力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古籍整理人才与营销发行人才往往关系到一个出版社的发展甚至存亡。我们必须完善人才结构的梯队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编辑队伍和营销队伍的综合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这是我们这类小型古籍类出版社走出困境,走向强、优、精道路的关键。
此外,作为小型古籍类出版社,有时,我们不乏好的选题,但是却只能望洋兴叹。究其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繁重的经济任务,资金的短缺,古籍整理人才的缺失,很多选题我们一直无力付诸实施。从现实出发,我们也需要像大型古籍出版社一样得到关注,得到支持,得到资助。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诚所谓“政府搭台,文化唱戏”,我们必须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得到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从而走上小而精、小而强、小而名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