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不能让少数民族古籍成为“天书” 发布时间:2013-3-22 14:14:07   作者:王继超 李盈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3/epaper/d5502/d4b/201303/31722.html 

  提到民族文化,大多数人脑海里立马浮现的是绚丽的民族服饰、优美的民族歌曲以及欢快的民族节庆,民族文化古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个如同“面子”,一个如同“里子”两者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例如,侗族的侗族大歌、布依族的八音坐唱、苗族的刺绣等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表象”,而民族文化古籍则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保住了民族文化古籍,就是保住了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基础。

    在城市化和商业潮流的冲击下,目前通晓少数民族古籍的老一代传承人数量日益减少,而对古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不多。加上生活压力大,整理工作也相对枯燥,从而造成了少数民族古籍翻译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很多少数民族古籍因此变成了无人能识的“天书”而失传。为改观这种严峻形势,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民族文化古籍的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加大投入,并能够将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工作经费列入常年财政支出预算。

    (3月18日 《贵州都市报》 王继超 李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