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通作者之意 开览者之心——《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整理出版 发布时间:2013-3-20 15:03:04   作者:汪允普  

  随着《铁齿铜牙纪晓岚》在荧屏上的热播,才子纪晓岚走进了千万观众的心中。荧屏之外,历史之中,纪晓岚更是才华横溢,被尊为一代学术宗师。其名昀,字晓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雍正二年(1724)生于今河北献县,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一生博极群书,学识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以总纂官身份长期主持旷世大典《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则是其晚年的遣兴之作。

  其书为“好事者辗转传钞,竟入书贾之手”(纪昀自序),翻刻者众,流传日广。曾国藩称其“考献征文,搜神志怪,众态毕具,其大旨归于劝善惩恶,崇中国圣人流传之至论,亦不废佛氏之说,取愚民易入者,委曲剖析,以耸其听,海以内几家置一编矣”(《纪氏嘉言》序)。蔡元培则以为“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信手拈来,颇有老妪都解之概,故自昔无作注者。然纪晓岚氏博极群书,虽无意为文,而字字皆有来历,不为证明,读者或不免失其真意”(蔡元培《详注〈阅微草堂笔记〉》序)。吴波教授主持整理的“会校会注会评”本的出版,在文本的搜集整理方面为《阅微》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校勘精审。《阅微》一书包含四百余则作品,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分组成,写作长达十年之久,初期多以单行本行世。嘉庆五年(1800),方由盛时彦合刊印行。嘉庆二十一年,盛氏又对全书重新校订,刊刻发行。道光年间,纪晓岚之孙纪树馥“来宦岭南。从索是书者众,因重锓板”,是为郑本(前有“郑开禧序”,故名)。此后,虽然印行此书者颇多,大抵皆祖盛、郑两版。本次整理,则以嘉庆五年盛氏原刊本为底本,以道光十五年郑氏序本为主要参校本。异文处,则加方括号,内出校记。对难解词句或编者考证之言,则于括号内出“编按”以作阐发。

  其二,注释详尽。本次整理,辑录有民国年间谢璿、陆钟渭会文堂书局本《详注阅微草堂笔记》和沈禹钟世界书局本《分类广注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以白话出注,“附以圈点,详其典实所自”,对于《阅微》中涉及的人物、舆地、掌故等均引经据典,详加说明,资料性和通俗性并重,庶免读者览经典而“失其真意”之憾。

  其三,评点精当。本书主要会辑了清朝中后期徐椿、翁心存、徐时栋、王伯恭四家对于《阅微》的评点。其中徐椿所评主要是阐扬文本思想中蕴含的劝善惩恶之道德教化的功用;翁心存则专注文本内容的阐扬,尤其偏重对当时官场现状的批判及讽刺;徐时栋则更加注重对文本本身的批点,规模更大,体例更加完整,更加体现了文艺批评的特质;王伯恭则致力于文本内容的实证与考据,并多征引时事以资对比。

  其四,附录全备。除会辑了《阅微》各种版本所载的多种序跋共计9篇之外,书后尚附有纪晓岚之子纪汝佶所作笔记6则,以备读者观览。

  才子纪晓岚早已家喻户晓,《阅微》一书也已流传海内,而汇聚了清末民初数代学人智慧心血的“会评会注会校”本的整理出版,相信对于纪晓岚以及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甚至明清史学研究,必将起到新的、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全2册),凤凰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定价12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2013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