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http://news.lnd.com.cn/htm/2013-02/02/content_2729530.htm
截至昨日,为期14天的辽宁省首届珍贵古籍特展顺利结束。
十余天的时间里,共有三万余人次的各界观众近距离感受古籍的魅力。此外,网络上有关此次特展的消息报道的点击量已达到百万次之多。
此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文化厅主办,本报独家承办系列报道。
据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佟昭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次举办的全省性古籍特展,参展单位众多,参展古籍珍品数量空前。本次珍贵古籍特展展出的148种珍贵古籍囊括了宋元旧本、明清精椠,更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写本,明清版画以及民族语文古籍,许多都是珍秘未传之本。展品中还不乏国宝级珍品。如旅顺博物馆所藏,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世界上已知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纸本文献《诸佛要集经》;被誉为辽宁省图书馆“镇馆之宝”的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等一大批珍贵稿本、宋元刻本,有不少是海内外孤本。被国家图书馆列为“四大专藏”、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赵城金藏》等六部国宝级珍贵古籍首次抵沈。
此次珍贵古籍特展,将众多深藏于金室石匮的国之重宝第一次系统展现在公众面前,不仅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的专家学者,也受到了普通市民的热切关注。虽值隆冬时节,但大家的热情极其高涨,冒着严寒的观展者络绎不绝。
据辽宁省博物馆的宣教部孟凡宁主任介绍,特展开始第二、三天的双休日,观展人数已达六千余人次。十余天的时间里,共有三万余人次的各界观众得以近距离真切感受到古籍的魅力。
据了解,目前网络上有关此次特展的消息报道的网络点击量已达到百万次之多。重要的是,大家不再只是因为对古籍的好奇而观展,而是对古籍保护的知识面开始扩大,古籍解读能力也有所提高。
据佟昭介绍,今年在省图书馆新馆规划了书籍博物馆建设,今后可以常态性地举办各种古籍专题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