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钜宋广韵》创年度单件古籍拍卖纪录(图) 发布时间:2012-12-25 14:33:47   作者:http://art.people.com.cn/n/2012/1224/c226026-19997821.html  

http://art.people.com.cn/n/2012/1224/c226026-19997821.html 

 

 《钜宋广韵》

《钜宋广韵》 

 

 《杂画册》

《杂画册》

 

  3450万元!南宋麻沙镇南刘仕隆宅刻本《钜宋广韵》五卷,一亮相2012年保利秋拍,便轻松刷新本年度国内拍卖市场单件古籍成交最高价。

  “广韵楼”系列藏书共计823部近万册,估价逾亿。在这批上拍的古籍善本中,仅宋元版本就有十余部,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南宋麻沙镇南刘仕隆宅刻本《钜宋广韵》五卷。此书为绝世孤本,此前历代收藏家均无著录,也从未以别本形式流传。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先行考证称,《钜宋广韵》五卷曾为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藏书家福井氏崇兰馆之旧物,归国路径不可谓不辗转。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介绍,如今从日本购买古籍善本类藏品没有前些年容易了,一是对方要价更高,二是他们宁可卖给欧美买家,也不愿意转给中国藏家。

  据了解,这一藏品曾在2009年的日本拍场亮相过,具体成交价不详。此次上拍前,保利拍卖并未给出价格参考区间,只是标注为“估价待询”。

  3分钟诞生拍场新纪录

  清光绪年遵义黎氏校刊本《覆元至正本易程传》仅以4000元的底价成交;开价5000元的清乾隆年刻本《草字汇》12卷竟然流拍,保利古籍秋拍在历经近乎“温水”般的开场后,早早被众藏家寄予厚望的《钜宋广韵》五卷的亮相,旋即掀起古籍拍卖的首个高潮。

  记者在拍场了解到,想要参与竞买此件藏品,需持有特殊号牌,如果普通买家也想加入,必须征得委托人同意。当拍卖师宣布起拍价为“2600万元”时,场内出现不小的骚动,连不少久经沙场的行家也面面相觑,此前有人曾保守估价其价格在1000万元左右。一位王姓买家告诉记者,这一价格不仅与此前众拍品相去甚远,更关键的是它已经创下今年古籍善本单品起拍价的最高价。短暂沉寂过后,不出20秒便有人应价“2700万”。为了拍出更高的价格,拍卖师还打破这一价位只能以百万元级加注的规则,破例允许50万加码的做法,最终经由5轮竞买后,该拍品为场内编号“7500号”的神秘买家以3000万元竞得,加上15%的佣金共计3450万元,前后仅仅3分钟。

  “这一现象表明,现在的拍卖行和买家都更为关注藏品的文化内涵了,而不是在乎画面的品相。通俗讲,就是好看固然重要,有渊源、有故事更值得。”在北京华夏传承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顾问张正欣看来,古籍单件拍卖刷新纪录,只是一个新领域崛起的开端。

  整体流拍后不得已零拍

  其实这并不是“广韵楼”藏书的首次上拍。之前“广韵楼”藏珍贵古籍善本(整体拍卖)曾作为保利秋拍的重头戏被搬上过前台。不过,由于当晚并无机构或个人出手整体拿下这批数量庞大的藏品,那场拍卖会最终流拍。

  “其实,藏品委托方并没有向我们提出整体拍卖的要求,是保利拍卖从给藏品找一个好去处考虑,最理想当然是它们能完整为一家机构或一位藏家购得。我们预设了“整体拍卖”这一场。”据保利宣传部主管刘静介绍,由于最终并无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和个人有意整体竞买,预设的“整体拍卖”等于并没有实际举办。她说,早在安排“整体拍卖”的同时,公司也拟定了“广韵楼”藏珍贵古籍善本的分体拍卖会。

  此番上拍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涵盖明代及以前时期的文物300余件、清代善本430余件、民国时期精刻本数十件,时间跨度近1400年。其中经北京市文物局评定的国家一级文物数十种、国家二级文物百余部。这也是广韵楼首次以藏书主体公开亮相。不过,由于涉猎面过广,很难有某一家机构或一位藏家能“博爱”到全部买下。当然,整体估价逾亿元也是一道不低的门槛。

  “在市场形势整体不太乐观时,即便有人整体买下也不会有太好的价钱,反而各人挑选自己的最爱,或许能溢价不少。”场内一位以115万拍下汉郑玄所注的《周礼》二十卷的买家说,这件藏品起拍价为98万元。

  一朝散落文献再聚很难

  上一次在国内拍场上出现如此大批量古籍善本,当属今年匡时春拍推出的“过云楼”藏书,以宋版《锦绣万花谷》全80卷领衔的共计179种、1292册历代古籍善本,以2.16亿元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而此次“广韵楼”藏书更是多达800余套,1万余册。有行家断言,“广韵楼”之后,10年内都不太可能见到此等规模的藏书了,一辈子都见不到了也不是不可能。

  最终,“广韵楼”藏书拍卖以7500万元的总价落下帷幕。暂不论相隔仅半年的两次大规模古籍善本成交价的差异,两者一个显著区别是,前者以整体形式为江苏凤凰集团和南京图书馆竞得,而后者的数千册古籍自此散落到百余位藏家或机构囊中。

  尽管此次出手“广韵楼”的主人胡关妙曾表示,来自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以及多家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依据这些藏品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也算遂了其夙愿,但毕竟少量研究成果代替不了藏书本身,这批文献史料里的大量信息已很难作为一个整体被发掘。倒是前晚匡时秋拍上的“梁氏档案”,早在今年10月已将档案中最重要的内容影印出版,以供学界讨论与研究。“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到拍品的价格,匡时做了件有益的事。”三个月前出版了《梁启超传》的著名评论家解玺璋说。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