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2012年10月26日上午,地处外滩的上海大厦二楼会议室内,裘锡圭、林沄、刘雨、吴振武、李零等古文字界、考古界、文博界的三十余位名家济济一堂,就吴镇烽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皇皇35大册《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一书,展开研讨。与会专家从三个方面,对该书在金文著录上的创新进行了肯定:
一是拓本、图像和摹本相结合的全方面著录形式。以往“《三代吉金文存》、《殷周金文集成》和《金文总集》只收录青铜器铭文拓本,并不收录其所在青铜器的图像、释文,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这种仅仅印行拓本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方法,读者面对一大堆拓本,虽然排列有序,但使用起来却有诸多不便,特别是研究古文字和先秦史的学者除了看到铭文拓本外,还必须参考其所在青铜器的图像,以及其他有关数据,以便准确地判断铭文的时代,进行综合性研究。要得到铭文所在器物的图像和相关数据,又得翻阅许多图书和期刊,实在苦不堪言。”(李学勤序)《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汲取《三代吉金文存》和《殷周金文集成》的优点,拓本采用原大付印,又在相同的铭文拓本中选取精拓和字迹清晰者,有的还附录摹本;除此之外,又收录青铜器图像,这是此书之最大特色。
二是将释文与相关背景资料编排在一起。书中对所收录的每一件青铜器不仅配有铭文拓片,同时还配有器物图像,并有青铜器出土的时间地点、收藏单位、尺度重量、形制纹饰说明以及铭文的释文等,“省去了研究者大量查检核对之劳(有些资料一般研究者要查也无从查起),无疑将大大促进青铜器的综合研究”(裘锡圭语)。
三是集前人及自身成果之大成。全书著录的时间下限到2012年2月,共收录传世和新出土的商周有铭青铜器16704件,其中有700余件系首次著录,是目前最完整的古文字词典性工具书。
与会专家对作者花费十余年心力纂就这部集大成之巨作的坚持表示敬佩,并相信,此一巨作的出版,必将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起重要的推进作用,并且有裨于考古学、古文字学及古史研究等一系列有关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