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史记与咏史诗》是中国学者利用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所创作编撰的精品之作。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联邦德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并被用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接受美学将研究视角由作品转向读者,以读者为中心,作品的意义通过读者显现和丰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其在文学史上的决定性作用被明确提出。
咏史诗是融文学与史学特质于一体的重要诗歌体式,是典型的接受美学的研究领域。咏史诗的创作立足于历史,取材于史料,《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通史巨著,又是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传世作品,自然成为咏史诗创作者的创作源泉。《史记》所成功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也自然成为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吟咏对象,由此而产生的咏史诗即是其接受《史记》的创作成果。这些诗歌既是反映《史记》对后世诗歌文学影响的有力证明,同时也是咏史诗中特殊的一类,于《史记》和咏史诗都有着不容小觑的研究价值。
《史记与咏史诗》一书直观地体现了《史记》的持久影响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文学的巨大的推动力,展示了《史记》这一文史巨著对于中国文人的巨大的感染力。《史记》是咏史创作取材的渊薮,而咏史诗又是悠久的诗歌创作史上的一大体类,其容易上口而易记易诵的特性,在《史记》的宣传普及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互补,相得益彰。该书从186部典籍中录出913家诗人的咏史之作凡3357题、3635首,众体兼备,内容分为咏史诗、咏古迹名胜诗、古代题画诗、咏《汉书》《资治通鉴》诗四类。录入本书的咏史诗之所从出者皆为古代总集、别集、丛书等原典。全书仍以《史记》原有体裁和篇卷为序,凡与《史记》相关的咏史诗均先归类于各体各篇之中,就中再依诗人所处的时代为序分列。凡收入的诗作,每首都标明诗人的姓名、时代以及所出典籍的书名、卷次、册数、页码。书中的资料足可用于更加深入系统地探讨《史记》与咏史创作的互动关系,为弘扬史记的文化精神做出一份贡献。
(《史记与咏史诗》(全2册),三秦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定价:15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