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http://pcab.nlc.gov.cn/xwdt/viewNews.action@id=29008.html
随着古籍收藏的升温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重视,社会收藏界及普通古籍爱好者对古籍鉴定与保护技术也越来越重视。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适时把握社会需求,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和公共资源,在古籍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学历教育——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国家图书馆分校古籍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大专教育
首都联大国家图书馆分校(原北京图书馆职工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982年的成人高校,1988年加入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它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教学管理严谨,教务组织科学,学习环境幽雅,曾为国家图书馆及全国图书馆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加强,从而带动了我国古籍鉴定和修复工作的快速发展。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这一论述,为如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当前古籍善本收藏界、图书馆、博物馆等行业对古籍鉴定和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突出,据2006年的调研,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百人,因此,建立一个权威且完善的古籍鉴定和修复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十分必要。为满足社会的需求,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国家图书馆分校于2008年增设了文物鉴定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复方向),专业旨在培养懂得古典文献学及古籍鉴定、修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古籍鉴定与修复基本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从业人员。国家图书馆分校是北京市各大院校中唯一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国图分校从2009年开始招生,到目前已连续招生4届,累计学生近两百人。2009年首批招生共59人,来自全国7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截止到2012年7月已经毕业77人。一些优秀毕业生分别在西藏图书馆、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南京中友古籍修复公司、北京星震同源数字系统有限公司、首都图书馆等单位实习,有的已经与相关单位签约,正式成为古籍修复行业中的生力军。“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设立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也受到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
国图分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国图分校绝大部分受聘教师都是来自国图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这两所业界顶级单位的现任专家和学者。他们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精深的专业技能,拥有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的占到全部教师的70%以上。部分教师还有过在多所著名高校任教的经验。专业基础课老师来自于国家档案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等多家高等学府和专业研究机构,保证教学力量的专业化与顶级化。
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国图分校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除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外,也积极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的学生不仅可以利用国家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学习机会,参与各项活动,参加各种历史文化讲座,丰富课外知识,更能亲自鉴赏在校外难得一见的稀世馆藏珍品。国家图书馆每年都举行很多重大活动,如各种文化产业论坛、各种公益文化讲座、与古籍相关的专题展览活动,等等。在2010年的古籍特展中,09级同学还有机会参与了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环节,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艺展现于来馆参观的观众和媒体面前。今年8月4-12日,在国家图书馆社教部和国图分校的支持下,学生利用两个周末成功举办了自己的作品展,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同学们已经获得雕版博物馆姜寻馆长的邀请,在适当时候可参加雕版博物馆的现场演示。学校为同学们搭建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将课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
教学安排,严谨合理。完善的教学过程是以科学的课程规划为前提的。经过四年的探索与磨合,教学教务部门根据学生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安排。其中,核心课程“古籍版本鉴定”和“古籍修复”分别贯穿3个学期;古代汉语等基础课程学时加以延长,为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必要基础;将中国文化史等与核心课关联紧密的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充实;确立了由浅入深,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并进的教学计划,保证了课程安排的合理化以及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报考古籍鉴定与修复的考生,需参加全国统一成人高考方能取得正式学籍。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且各科成绩合格、不欠费用、无不良记录者,均可获得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发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学历证书,该证书可通过国家高等教育信息网进行查验,可以作为职称晋升、待遇定级的凭证。
二、职业技能鉴定定点培训机构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共同通过了图书资料馆员、文献修复师和古籍馆员等三个国家职业标准,目前该标准由文化部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负责执行和推广。
2010年国家图书馆申请建立了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定点培训机构,针对我国从事图书资料、古籍和文献修复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学时者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颁发相关证书。目前各项资质皆已审批通过,已经挂牌。国图业务培训在全国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定点培训机构的申办成功将帮助我馆向建立水平一流的古籍修复实习基地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今风古韵品书香——首届国家图书馆古籍班学生作品展
8月4-5日、11-12日,“今风古韵品书香——首届国家图书馆古籍班学生作品展”在国家图书馆数字馆二楼大厅成功举办。此次展览在社会教育部的全力支持下,由2010、2011、2012级三个年级的学生独立策划、独立实施的学习成果展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展览由作品展和现场演示两部分组成。展出的作品包括学生制作的各种线装书、函套、印章、装裱好的书画等;演示部分则包括各种形式的线装书制作、古籍修复、传拓、篆刻、书画装裱等传统技艺。
这次展览从筹备到开展只有半个月时间。同学们利用工作之余精心筹备,积极参与,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和传统技能。
展览期间,参观展览的读者络绎不绝。读者中既有在校的大学生,也有年逾花甲的老者。很多读者对古籍修复、传拓、书画装裱等传统技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学们热情接待每一位读者,对展示的作品、古籍保护技术以及古籍鉴定与修复专业做了全面介绍,并耐心指导参观者亲自操作。不少读者带着自己的处女作满意而归。
国图古籍班的同学们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古籍爱好者。有的是文博行业的从业者,有的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员、负责人,也有高中、中专毕业生,很多同学已有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位;他们年龄小的才十八岁,而年长者则已年届五十。同学们满怀着对古籍保护事业的热情,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国家图书馆潜心学习,用责任传承着记忆,用平凡抒写着坚守,成为传统文化技艺得以薪火相传的火种。
四、古籍修复基础培训班
随着古籍收藏的升温,古籍的价值越来越为公众所认识,古籍保护技术也随之走进人们的视野。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及时捕捉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将古籍修复技术的培训纳入社会教育之中。8月13日,由社会教育部主办,布衣书局协办的“古籍修复基础培训班”顺利开班,该期学员有18人,主要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古籍收藏及古籍修复爱好者。培训班的教师由古籍馆的修复专家担任,将主要讲授古籍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员通过为期15天的学习,掌握线装书的制作技巧和古籍修复的基本技法。该培训班管理严格,服务周到细心。教务人员随时了解学员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全力保障教学质量,力争使学员实现学习预期,满意而归。
古籍修复基础培训班是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首次面向社会开设的培训班。对提高公众古籍保护意识,满足社会对古籍人才的需求,促进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