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浙江古籍出版社“博库丛刊”出版 发布时间:2012-8-2 9:13:32   作者:浙江古籍出版社副社长 石英飞  

  过去我国很多人家的厅堂上都挂有“诗礼传家”的匾额,一个人不学诗,无法同人交谈;不学礼,难以立身做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和美德,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个人的德行、思想可以代代相传,如江河大海般奔腾不息,荫庇百代。一个有德行的人,其行为结果是可以预知的;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其运行轨迹是可测的,发展将是良性的、稳定的。反之,结果不可预知。

  作为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出版社,其出版物的内容必须能够阐述文明。我们以为,“文”是诸多道德品质的总和,“明”是具有高度洞察力的智慧状态,我们需要自觉地对文化专制、文化虚无、文化媚俗的理论进行抵制和批判,于是就有了这一套“博库丛刊”。这套丛书的选择标准是:

  首先,明确接轨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政策要求,主张文化强国,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通过宏观的文化理论论述,系统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内在结构、根本精神和当代价值,深入挖掘国学内涵。如林语堂先生在《国学拾遗》中以小品文的形式,讲述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方面的国学知识。又如曹伯韩先生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在《国学常识》中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学人、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作了评述。

  其次,通过对微观的文化资源分析,对近代到民国出现的既有现代学术精神又兼传统学术气质的大师进行系统梳理,找出确立其学术地位的代表性著作,全面展现他们在学术研究上提出的新问题、采用的新方法、开辟的新领域,进而凸显他们在中国学术走向上作出的新贡献。如马一浮先生在《复性书院讲录》中告诫学者为学之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胡适先生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又如《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成就均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诗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有的人为活着而活着,浑浑噩噩一生,但有些人创造的社会价值,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人类社会的进步,仰赖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博库丛刊”所选取的大师们,都是斯人已去,尽管已经无缘相见,但我们能够感受到其文字所传递的精神。

  《荀子·修身》中说:“多闻曰博。”“博库”两字,在此我们可以解释为“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在“博库丛刊”积累的道路上,我们庆幸自己能够通过这些书籍的出版,展示人生大道的奥蕴,让先贤的学术精神流传久远,虽然沙里淘金,也会挂一漏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们已经努力了。”而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通过这样一套图书的阅读,学会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多维度的思考,那我们就更加欣慰了。

  (《国学常识》,23.00元;《太虚佛学》,22.00元;《章太炎国学二种》,28.00元;《复性书院讲录》,40.00元;《红楼梦评论》,9.00元;《中国绘画史》,18.00元,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2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