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2012年4月26日上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出版工作会议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出版工作小组主任宋木文,副主任伍杰,委员张静山,总主编傅璇琮、赵昌平,分卷主编单承彬、刘韶军、刘石、谢思炜,出版社代表王兴康、李国章、吴旭民、奚彤云、余鸣鸿、郭时羽等人。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由两位主编介绍总体情况。傅璇琮介绍道:整个《提要》编纂进程中,启动较早的是史部和集部。而最大的难处,一在于组稿,一在于编纂体例。组稿方面,尤其注重学术性,尽量请权威学者来做,如集部《红楼梦》部分提要请了社科院刘世德,戏曲方面请了中山大学相关学者,唐代部分请了复旦大学陈尚君。经部由单承彬负责,子部由刘石主持,都很费心力。尤其子部涉及医、农等诸多领域,难度很大。体例方面,要求严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除了是版本目录学著作,更是学术批评著作,《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可以做成学术史方面的著作。五千多种书的提要,一定会包含比较多的学术思想。有时一篇提要不过六七百字,但撰写者看了整本书,还看了其他相关书籍、作者生平、他人评价等,也是很花功夫的。傅老还建议,鉴于史部、集部马上就可交稿,若能在明年上半年出版,届时可以办一个《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研讨会,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清华大学中文系承办,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扩大影响。另外,傅老提出因项目时间已延长,原定的稿费标准现已显得低了一点。
赵昌平对傅璇琮提出的稿费标准提高等方面表示了赞同,同时提出以下几点:1.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究竟应该做成怎么样的一本书。他指出,虽然我们要强调学术性,但这归根到底还是一本版本目录学著作,必须按版本目录学的写法,不能搞成“大辞典”。2. 它不可能完全独立,必须与《四库总目提要》有延续性,二者相合,构成完整的中国古代学术史。所以不要抄袭以前写过的话,《四库》已经有的,就主要讲《续修》的版本优势,不要讲学术史源流。又如《史记》,就不应重复内容介绍。但如清代某些一般人不熟悉的小家,就应该介绍,尤其是乾隆以后的更要重视。3. 原定400万字,现在看来可以适当扩大,但不可漫无边际。一来定价上升会影响销售,大家买不起,二来应避免冗长重复,不能信笔由缰,一般条目不应超过1000字。原定的大、中、小条分别是1000、600、400字,要遵守。大小条目的区分可参考《补充条例》。希望最终能控制在600万字,不要再多了。4. 纲目要清晰,部、类、门撰写小序,分部主编要谨慎。5. 文风要统一。从样稿来看,有用浅近文言,也有用大白话的,文言程度也有高有低。统稿时应作一定修饰,最好能统一成浅近文言,既有学术性,又可节省字数。赵昌平强调,应该将这本书打造成学术含量高而又精练的好书,让一般学术研究者也能买得起。同时,要尽快在一两年内推出,并且尽量一次出齐,实在不行,也可以分部推出。
两位总主编发言过后,四位分部主编各自介绍了所负责部分的进展情况。
经部主编单承彬发言说,经部是组织了一批博士论文题目与经类文献有关的青年学者来做,但工作难度太高,很多人半途而废,又重新约请。各部类大体已落实,《左传》、《论语》、《孟子》三类已全部完成。总体来说,经部书一般篇幅不大,但难度较高,也较重要。卷少书多,大约有300种左右。希望暑假内大致完成,年底前打磨好。
史部主编刘韶军表示了和经部遇到的同样问题:许多青年学者打了退堂鼓。此外,稿件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作者生平出处等方面,最后要集中核实一遍。不过相对而言史部进展快一些,总共大约有1100多篇,现已完成600多篇,总体希望2012年内全部打磨好交给出版社。他还提出,在提要撰写过程中,也发现《续修》原有的一些问题,比如归类不当的,是否应在提要中说明,也可体现对书的研究。史部十五类,有些虽然研究很少,但史料价值非常高,尤其应该点出。同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每个部类门下都有小序,《续修》提要也应该写。对此,赵昌平当即作出回应:小序一定要写,这本书应该要做成以版本目录学为纲的学术著作。
子部主编刘石也谈了他所负责部分的进展和困难。子部书一共1642种,现已交稿300余种。总的来说,子部各门类较专门,无论是约稿,还是总编统稿,难度都很大,但现在大部分已经落实,如农、医等方面,就约请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教师等来撰写。他提出三条建议:1. 大小条字数是否不要限得太死。对于大条、小条如何界定,也要谨慎。2. 如果某书有提及的,是否一定要写“见某书”,似乎还是自己写为好。3. 部、类、门的总序、小序撰写要非常谨慎,《四库》金玉在前,重复的不能再写。
集部主编谢思炜则是当场将集部稿件交给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但他也表示,虽然集部已完稿,但后期可能还有不少工作。当时参与撰写的有60余人,并约请了江庆柏、马亚中、赵伯陶等著名学者和他们的学生一起分担,但质量难免参差不齐。那么多集子,有些已经有研究,可以参考,但不可能全部读过,也有很多集子之前从未有人读过。文风上也不完全一致,有些偏重版本,有些偏重内容。因此,出版社在审稿时需多加注意,主编方在校样中也会再作改进。
各位分部主编讲完之后,由出版社代表发言。
上海古籍出版社老社长李国章表示:很高兴听到提要的编撰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希望能够保质保量,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续修四库全书》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另外,提要在撰写之初便定有凡例,应在版本目录方面体现特色,与《四库》配套。同时也要注重规范性,尽量做到文风统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三编辑室主任吴旭民提出了两条具体的建议。一是在若干年的撰写过程中,人选有更替。有些人现在虽然不做了,但之前写过一些稿子,可再联系,有质量的稿子可以采用。二是提要开头部分一般为基础信息,有范本,可像填表一样填入,较规范。若要写得更好可再自己提炼。
除了以上这些情况介绍及问题探讨之外,在自由讨论过程中,与会学者主要针对小序的撰写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赵昌平强调,部类门下的总序、小序,一定要写,可以跟着《四库总目提要》写下去,解决未解决的问题。若没有发现,就顺着写一些之后的发展情况,否则不完整。比如可以写一些《续修四库全书》收了多少书,为什么收这些书等等。单承彬提出问题:体例是否要完全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前有大序,后有类序、小序?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谢思炜建议题目是否可叫《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不要“总目”二字。但赵昌平认为“总目”的说法自《四库》以来深入人心,还是要放的。王兴康表示希望能在2014年完成出版工作。傅璇琮表示同意,但认为如果来不及,也可以2013年先出2部,2014年再出2部。
会议还有一项议程是增补刘石为副主编,这一任命得到全体人员鼓掌通过。
最后,由《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工作组主任宋木文作总结发言。宋木文主任肯定了目前为止取得的进展,认为在各位主编、分卷主编的共同努力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组织协调下,提要的撰写工作已经有了可喜的成果,要争取2014年保质保量地完成。对于大家反映的两个难题,宋老指出,对于请人难的问题,各位分卷主编要多辛苦多做工作,傅璇琮同志应利用名望来帮忙多请些人,伍杰同志也可以帮忙。而对于统一体例的问题,宋老认为昌平“以版本目录学为纲的学术著作”这个说法比较准确,应以此为目标继续努力。同时,他还强调了希望刘石同志用实际行动承担副主编这项工作,勇挑重担。宋老说:当年做《续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事实和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我和伍杰同志、静山同志,都相信上海古籍出版社不仅能够在2002年把《续修四库全书》大功告成,而且能够在2014年把提要也出版出来,使这项工程真正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