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一位儒家基督徒的文本全记录——《王徵全集》出版 发布时间:2012-7-11 15:57:26   作者:李 鸿  

  王徵,生于1571年,明代陕西西安府泾阳县人,字良甫,号葵心,晚年自号支离叟、了一子,卒后学者称端节先生。天启壬戌年(1622)进士,历任广平、扬州司理,山东按察司佥事兼辽海监军等职。王徵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和西学思想家、科技发明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后人称其一生广交“奇人”,喜读“奇书”,善制“奇器”,堪称“奇材”。王徵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北京接受天主教洗礼,成为教民,并取圣名斐理伯(Philippe)。他与当时著名的“天主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一起被合称为晚明“四贤”,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大力搜罗地方名士,当时已经七十四岁的王徵决心以死抗命,最终“七日不食而卒”。

  王徵一生著述甚多,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儒学、文学、宗教和机械制造等诸多方面,其七世孙王介说王徵“生平著述累百万言,如《奇器图》、《两理略》、《士约》、《兵约》、《学庸解》、《山居咏》等书,不下数十种”。然而,王徵的著述在后世的流传中多有散失,虽有人相继汇辑、刊刻其部分著作,但因为各种原因,直至20世纪30年代陈垣先生因为撰著《中国基督教史》而为王徵立传时,仍未见一部较为完备的王徵文集。王重民先生对搜集王徵遗著非常重视,曾说“十余年来,我也很注意王徵的遗文和遗事,想为他编年谱,重编文集”,可惜,这个愿望未能实现。20世纪80年代末,西北大学教授李之勤先生汇辑整理的《王徵遗书》出版,它收录了除王徵的宗教类和制器类著作之外的几乎所有著述,对保存王徵著作贡献甚巨。1990年,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伯胤先生出版了《明泾阳王徵先生年谱》,2004年又出版了增订本,该年谱的特色是在附录中为“王徵著译选辑”立目,共有27种。不过,尽管前辈学者在王徵著述整理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由于搜求、体例、版本和校勘等各方面的原因,能让后世学者于一集之中得窥王徵著述全貌的著作终究没有出现。2011年12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林乐昌先生自1996年开始着手、历经十五年编校而成的《王徵全集》终于出版了。这部全集共二十二卷,另有附录五种,插图200余幅,总计70万字。全书的正文可分为三大类,包括政事类六卷,学术类十二卷,诗文杂著类四卷;其中学术类中又分儒学、天学类五卷,音学类一卷,制器类六卷。此外,附录部分收录了有关王徵家族世系的史料、年谱、有关王徵的传记资料、有关王徵著译序、跋、提要以及有关王徵著译的考辨等。从一开始,林先生就为自己的工作在技术上设定了三个极高的门槛:搜罗完备,体例合理,校勘精审。也正是因为林先生在工作中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地贯彻了这一原则,《王徵全集》的出版可以说终于圆满地实现了近二百年来几代学人的一大愿望。

  王徵的“行状”之所以被视为“奇特”,根本原因在于他既严格恪守儒家的传统伦理规范,又对当时由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的天主教颇为心仪,竟至受洗皈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天主教徒。王徵的好友孙元化曾把这种状态喻为“两头蛇”:“吾闻两头蛇,其怪不可弭。”然而,王徵并不是在故作另类状,在晚明这一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奇特而又引人瞩目的时代,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一大批儒士都竞相受洗入教,他们的举动真切地体现了一种试图对固有的信仰体系进行改造的可贵勇气。王徵自幼接受严格的儒家伦理道德的教化和熏陶,他的基本文化立场一直都是儒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作为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儒士,他对作为当时文化主流的儒学因受腐败的政治和社会风气的侵蚀而产生的危机深感忧虑:“大学之道,原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却认作在明明得,在侵民,在止于至赡……”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蜕变,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王徵认为是由于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先天缺陷造成的,即儒家过多地纠缠于伦理层面的问题,但对本体层面问题的讨论和证明则相当虚泛和匮乏,而本体的挺立在一种思想体系中是起着“定海神针”般作用的。在接触了天主教的信仰后,王徵敏锐地意识到,儒家之外在超越性实在观念的薄弱和缺失,完全可以用天主教的理论来加以弥补和改善,而伦理学仅仅是“吾辈下学”和修身克己的“小策”而已。王徵明确地赋予儒学中的本体概念“天”以“主”(人格化主宰)这一新的内涵,自己一直苦苦思索的“天命”之所在的根源性和基础性这一问题终于获得了满意的解答。由于这一新的“天命”观更加突出了作为终极实在的“天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为落实使人“不愧不怍”的伦理规范体系提供了更具权威性的依据和基础。由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一直缺乏真正宗教意义上的、超越性的信仰浇灌,王徵他们的探索最终无法实质性地影响主流文化的走向,但是,心态开放、富于批判精神、勇于思想更新等可贵品质,理应成为中国知识精英精神结构中的核心元素。

  《王徵全集》历经十五年曲折,终于得以付梓出版,其间汇聚了各方人士的努力和心血,尤其是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出版专项经费,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真诚地希望本书的问世能为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起到一点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王徵全集》,林乐昌编校,三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定价187.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2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