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是年5月即在南京创办中央党务学校,负责北伐期间国民党干部的教育训练。创校初期借用国立东南大学校舍,翌年迁往朝天宫附近的红纸廊。中央党务学校的校训与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相同,其课程着重党务及社会运动、政治宣传等。1929年6月,中央党务学校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初设政治、财政、地方自治、社会经济四系,后来又增设教育和外交等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政治学校迁往重庆。从1927年5月建校之初直至1947年,均由蒋介石担任校长,可见该校受重视之程度。
中央政治学校是国民党培养国家政治人才及政府机关公务员的摇篮,在校学生非普通青年学生,多数曾从事过实际工作或有过从政经历,其毕业生享有免试派任县长与各级官员职务之权利,影响达到除军队以外的党、政、经各部门。学校对学生在校学习的要求非常严格,订立有严格的毕业实习计划。1930年9月,中央政治学校本科第一期学生253人修学期满,依所学专业不同分派江苏、浙江两省及南京、上海、杭州、汉口、青岛、济南各市实习,以资历练,实习期为4个月,以后历届毕业生的实习均沿用上述规定。这些学生本身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同时又接受了大学教育,他们对负责调查的领域往往观察既细致又全面,同时也易于达到较深入的层次。特别是学校老师还会对调查报告进行等次的评定,这也引导学生更认真地对待这些报告。
这些学生调查报告的调查项目和内容均有十分强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册调查报告详略不一,但体例大致相同,先总述再分述,最后分析得出结论。如民国二十一年(1932)罗树生关于上海市政之社会行政实习调查报告,系根据上海社会局业务报告等相关资料以及实习参观所得辑撰而成,共分五章,下又设节和小目。第一章为总论,概述社会局之沿革、组织、经费、职员、办事程序等;接下来三章分别细述农工商行政、劳工行政、公益慈善行政,其间附载大量的资料,如民国十七年上海市水灾、蝗害、螟害情况,民国十八年上海市劳动纠纷、罢工停业案件的数量、原因、结果情况,等等,各章最后一节为结论,系调查人的心得及建议等;第五章为附属机关举要。该报告认为,从表面看来,“上海之繁华壮丽,确有东方巴黎之称,实则虚有其表,实业不振,社会基础已乏巩固之象。加以年来人口集中,失业愈多,工潮迭起,纠纷滋炽,内而数千年封建社会之积弊未能涤除,外而廿世纪欧美之新文化更如怒潮而至,是以新旧文化之冲突,社会问题油然而起,而亟待解决之情势,遂更甚于我国任何都市”。老师批阅后的评语是“材料丰富,叙述有序。所学尚称有心得,对于农工商之提倡颇有见解”。
从1930 —1937年,中央政治学校学生分赴江苏、安徽、山东、福建、上海、浙江等地进行国情调查,根据所学的专业,大都深入到相对对口的基层单位,部门覆盖国民政府中央机构和各省、特别市、县政府机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外交、教育文化等,门类覆盖普通行政、财务行政、工商行政、市政、县政、统计、金融、赋税、司法、公用事业、合作事业、工程等。学生实习调查所形成的报告,涉及面广,资料极为丰富,是对当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百姓生活的原始记录,可以视作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至抗战爆发前的国情调查报告。因撰写者与具体事务一般无直接利害关系,同时所写材料也只是完成学业的任务之一,无明显功利目标,所以较少粉饰与遮掩,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中央政治学校学生实习调查报告,统一用中央政治学校的稿纸,以毛笔或钢笔书写,字迹清晰工整,经过老师审阅、批改、评分后,归藏于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图书室。全国解放以后,这批珍贵文献由南京图书馆接收,作为南图的特藏文献得以珍藏。
今凤凰出版社与南京图书馆合作,将南图馆藏的这批珍贵调查报告稿本加以影印出版,名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报告》。该项目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正文部分265册,另编总目录1册,总计266册,蔚为壮观,为广大读者的查阅利用提供了方便。
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大半山河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这批中央政治学校学生实习调查报告,是调查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调查成果,直观真实地记录了被战争摧残前中国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社会民生,有别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国民政府官方档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利用价值。
另,1932年,中央政治学校创办地政学院,抗战期间于1940年停办。该院之关于土地问题的学生实习调查报告及其研究论文,辗转迁台,已于1977年由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出版,名为《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报告》(全266 册),凤凰出版社2012 年5 月出版,定价150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