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顾炎武全集》编纂出版研讨会举行——10年辛苦不寻常古籍整理称典范 发布时间:2012-5-30 14:49:00   作者:朱自奋  

http://www.guji.com.cn/books/bkview.asp?bkid=228547&cid=689320 

  5月25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昆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顾炎武全集》编纂出版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以及陈祖武、王家范、葛兆光、葛剑雄、陈尚君等专家学者应邀与会。专家们围绕全22册、共950万字的《顾炎武全集》的编纂出版、顾炎武思想、人格对当下的借鉴意义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顾炎武全集》第一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黄珅回顾了整理工作中的种种艰辛:第一道难关是辨伪关,顾氏留下了大量著作,后世托名顾氏的著作就更多了。经过严密细致的考证,专家们最终从众多讹传已久的托名“顾氏著作”中,找出了34种确定无疑的顾氏著作。第二道难关是整理体例关,顾氏多闻博学,其著述广涉经义、史学、文字、音韵、金石、考古、天文、历算、舆地、军旅等诸多领域,整理团队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最终确立了现在的体例。第三道难关是难度关,顾氏著作中的绝大多数,今天都已被称为绝学,其整理难度之大,可以想见。这也正是顾氏虽享有盛名,但一直没有一部全集问世的原因。这次顾氏存世全部著作首次集中推出,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约占百分之九十的品种是首次整理出版,整理前后所花费时长达10余年。《顾炎武全集》是经专家考订后确定无疑的顾炎武存世全部著作总集,为学术界研究顾炎武本人及其思想学术奠定了稳实的基础。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认为,顾炎武学问博大,涉及到中国传统学术的所有方面,整理的学术难度上非常高,确实是古籍整理的典范之作。复旦文史学院葛兆光教授指出,《顾炎武全集》出版具有重要意义,是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古籍整理。顾炎武是一个非常复杂、需要深入研究的历史人物,通常被认为是明末清初具有启蒙思潮意义的人物,但“启蒙”这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词,放在他身上是否合适,也值得深入研究。
  学者葛剑雄教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指出了顾氏精神对当下的借鉴意义。顾炎武处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时代,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当下的中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民族复兴的历史契机,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学者王文楚、周振鹤、邹逸麟则对《天下郡国利病书》的整理出版,给予了高度肯定。黄爱平从清史纂修角度谈了《全集》出版之于清史纂修工程的意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吕健指出,《全集》的整理出版,是一场长达30年接力长跑,早在1984年,古籍社新推出了《顾亭林诗集汇校》;1985年推出了《日知录集释外七种》,2004年推出了《肇域志》。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顾炎武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提上正式日程。《全集》自立项起即成为文化界一件大事,被纳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5年多来,《顾炎武全集》在各方鼎力支持下,终于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量地完成整理出版。
  作为顾氏家乡的代表,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杭颖表示了对整理方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出版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感谢,称赞整理方、出版方是顾炎武“千载之后”的“知音”。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