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外文文献中不一样的李鸿章——关于《李鸿章年(日)谱》的内地再版 发布时间:2012-5-3 9:34:43   作者:宋志英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对其是非功过,海内外大量与其有关的出版物各有论说。但主要论点所依据的史料,多来源于清代宫廷档案和民间有关的各种资料,很少涉及外文资料。在清史研究专家孔祥吉先生的推荐下,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美籍华人窦宗仪先生所编著的《李鸿章年(日)谱》在内地出版发行。

  这部书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如孔先生在序言中所言:“窦宗仪此书与一般国内著作不同,他主要不是依靠中文史料,而是用大量时间,在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搜集中、外文史料,而且是以外文史料为主。通观全书,在外文史料方面,作者使用了美国、日本、苏联、英国等国的外交档案及来华外交官的报告及回忆录。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系统地、按时间先后,使用了在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提供了外国记者在不同场合所观察到的李鸿章。”而“作为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李氏在很长时间内,为慈禧所宠信,独当清朝内政外交之要冲。李氏所办政务,有许多是同外国人打交道。因此,外国人对李鸿章活动的记载,对于了解李鸿章一生的功过是非,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正因为如此,窦宗仪先生编写的《李鸿章年(日)谱》,应成为我们研究李鸿章的重要参考书。”

  孔先生之论言之有据,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例如:戈登与李鸿章“苏州杀降”一事,作者通过摘录大量戈登日记、驻沪领事报告等外文史料,展现了李鸿章为能攻克苏州而大开杀戒,出尔反尔,不讲信义的一面,比起一般的正史及笔记之言,要可靠得多。再如,外国人如何看待中日甲午战争时的中国政府与李鸿章,窦先生根据美使报告、李鸿章议和的洋顾问福士达回忆录等揭示了李鸿章主张割让台湾,以及用辽东半岛“以夷制夷”的真实思想。而关于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的卖国罪责一事,通过作者引用的《字林西报》等相关史料,孔祥吉先生总结出了如下相对中肯的结论:“《中俄密约》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李氏赴俄之前,已经水到渠成。签订条约,在清廷上下已达成共识,李鸿章不过是代表签署而已。因此,不可将签约之罪责,统统归咎于李鸿章。李鸿章错误是,在赴俄签约前后,利用与俄人交涉之际,接受俄方巨额贿赂。为俄国的屡次签约及占领旅顺大连湾等丑恶行为作内应,此乃李氏生平之一大错误,有俄国档案为证,史家完全不必为其辩解。”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窦先生在编撰《李鸿章年(日)谱》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字林西报》等新闻报刊之史料,这些史料固然提供了不少珍贵线索,但是,新闻所述,并非事事可靠,字字确凿,最终还需要以中外档案逐件核实,方可称为信史。

  本书曾由香港友联出版社于1968年、1975年两次出版,后又于1980年被台北文海出版社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9辑。相信此书在内地的出版,将为李鸿章的研究打开一片新的视野,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李鸿章”。

  (《李鸿章年(日)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定价59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2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