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一向被视为道德之源、治化之纲,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以简约通俗的文字,阐述了古人视为一切道德根本的孝道,古代学者将其称作儒家六经之本或六经之总汇。《孝经》不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同时也被普通百姓视为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
由于《孝经》所倡导的普世价值、做人准则和孝治思想,使其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众多帝王、学者的重视。人们纷纷对它进行解读,研究《孝经》遂成为一门学问。综观历代《孝经》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诸如作者、成书年代、版本、内容等,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有不同意见。
汉魏时期是《孝经》研究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涌现了很多经学大师的注本。由晋至梁,出现了帝王注《孝经》的现象。唐代是注释整理儒家经典的一个高潮,其中《孝经》研究也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尤以玄宗李隆基影响最为深远。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孝经》的研究注释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邢昺的《孝经正义》,亦成为后世《孝经注疏》的定本。此后《孝经注疏》(唐玄宗注,邢昺疏)就成为直到今天仍在流传的《孝经》通行注本了。明人重视性理之学,统治者倡导忠君孝道思想,《孝经》研究再进一步,见诸书目的有百部左右,虽多湮没,亦足见当时的研究盛况。清代流传研究《孝经》的作品亦有百种。清人对《孝经》的考证与辑佚细致入微,多有创获。清末民初,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加上反对封建帝制的需要,国内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孔废经运动。经学研究自此遭受重创,民国《孝经》研究式微,专著仅有数种。
据统计,从汉代到民国,有关《孝经》的研究著作多达四百余种。但因其篇幅短小零散,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系统的整理本供学者研究使用。鉴于此,广陵书社整理出版了《孝经文献集成》。
总体而言,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首次系统整理:全书共收录自秦汉至民国时期有关《孝经》文献著作一百余种,大致按时代先后排序。二、版本珍贵:全书基本涵盖了历代重要《孝经》版本,每种书前附版本介绍。如其中收录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的明孤本《孝经贯注》;另外还包括近代日本学者对《孝经》的研究著作。三、撰写序言,编排索引,便于研究:书前有编者所作《论〈孝经〉的文献传承与教化功能》,从成书、作者、版本、内容、历代《孝经》研究、《孝经》与教化、《孝经》影响及作用七个方面全面论述《孝经》,书后附当代学者整理的《孝经》校注、研究书目和《孝经》研究论文索引。
可以说,这是一次专题文献辑佚整理工作,本书的整理出版,为《孝经》的学术与版本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文献资料。
(《孝经文献集成》(全30册),广陵书社2011年12月出版,定价66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