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学者、诗人、政论家和思想家,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史学史、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氏1863年出生于杭州,少年时代曾入杭州敷文书院、紫阳书院等处学习。1888年,夏曾佑参加戊子科浙江乡试;1890年赴京参加会试、殿试,赐进士出身;1892年,授礼部主事。是年结识梁启超,后与康有为、梁启超来往频繁。甲午战争爆发后,于1894年底离京南下返杭州。不久,赴武昌,与表兄汪康年在武昌两湖书院任教职,期间结识黄遵宪等维新人士。
1896年,夏曾佑再度入京,任职礼部,是年结识谭嗣同。次年年初,夏氏至天津,在育才馆任教职,期间与严复、王修植等创办《国闻报》,并任主编。1898年,戊戌政变后,夏氏初避祸南归,后又入京候选。1899年冬,夏曾佑被选授为安徽祁门知县,三年后(1902)卸任。卸任后夏氏寓居上海,旋丁母忧,守制不仕。1903年至1905年居上海期间,夏氏任《中外日报》主笔。1906年,夏氏随清政府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宪政,归国后发表《刊印宪政初纲缘起》,呼吁清政府实行宪政。1907年,夏氏再赴安庆,充安徽省提学使司学务公所图书课长,旋任安徽直隶州广德知州、泗州知州,后任学部二等咨议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和京师图书馆馆长等职。1924年病逝于北京。
夏曾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许多领域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他首先是一个“晚清思想界革命的先驱者”。夏曾佑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活跃人物,他的“排荀”思想和诗界“革命”主张对晚清思想、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曾被梁启超誉为“晚清思想界革命的先驱者”,是梁氏“少年做学问最有力的一位导师”。事实上,早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夏氏即被康有为、王修植、钟天纬等维新人士称赞为“梨洲嫡派”、“定盦化身”,是当世的黄宗羲与龚自珍。进入民国以后,蔡元培撰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以很多篇幅介绍夏曾佑的思想,并给予极高评价。钱玄同在为刘师培《遗书》撰写的序言中,列举了此前五十年“中国学术革新时代”的代表人物十二人,夏曾佑为其中之一。众多学者、名家推崇夏曾佑,可见夏氏之思想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重要。
其次,夏氏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拓者。夏曾佑所撰写的《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改名为《中国古代史》)一书,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该书的首要目的,是从当前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探寻救亡图强、解决现实问题之法。它运用西方新知、新理来分析和解说中国古代历史,改造中国正史系统,使得论史一新。它以“政教”、“风俗”、“种族”为核心,探究民族国家兴亡、盛衰之因,为现实政治变革提供历史依据。并且,学西学而不盲从,独立思考,从中国历史、文化本身的特性出发认识中国,对中国历史演变提出了许多启人心智的精辟论断,开启了后世史家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新问题。
一部优秀的著作是超越时代的。《中国古代史》此后曾经多次再版,对后世史家钱穆、顾颉刚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至今仍受到推崇。夏曾佑亦是一个眼光敏锐的政论家。从戊戌维新运动开始到清末新政时期,
夏曾佑撰写了大量政论,其特点有二: 一、以历史的眼光分析时局演变,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二、重视对“世运”、“变局”的分析和考察,从中发现国家改革、民族文化更新的生机。三、针砭政府之弊,批评新党之病,力求发表“公论”。
夏氏的政论,不是为某一政治派别立言,而是以深邃而敏锐的历史眼光,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中,探寻真正有益于民族觉醒和民族更新的新知、新理、历史经验和教训。
而夏曾佑在中国近代文学方面,亦有一定贡献和影响。他是近代“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在小说理论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他在《国闻报》上分六次连载的万言长文《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提出“小说是正史之根”的观点,阿英称之为“阐明小说价值的第一篇文字”,在近代中国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夏曾佑这样一位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迄今为止,却无一部将其论论著收录齐全、编校精良的文集。资料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对夏曾佑的研究,使其思想长期湮没不彰,这与他的学术贡献和历史地位很不相称。有鉴于此,编者搜辑、整理了这部夏氏文集。
本文集收入夏曾佑1881至1924年的论著,共分为七部分:一、文录,收入夏曾佑发表在《时务报》、《国闻报》、《新民丛报》、《中外日报》、《东方杂志》等报刊上的政论,约400余篇。二、诗集。三、书札,收入夏氏致严复、汪康年等师友的部分信函。四、日记,收入夏氏1881年(光绪七年)至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的日记。夏氏日记尽管简略,但记录了夏氏青壮年时期的日常工作、读书、生活、社会交游,时间跨度较大,史料价值较高,为考察戊戌时期维新士人的交往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五、专著,收入夏氏的《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一书。六、杂著,收入夏氏手抄书目和乡试试卷等。七、附录,收入夏氏后人、师友关于夏氏的传记文章、部分资料汇编及夏氏年表。
本文集是夏氏论著的第一次结集,不仅为研究夏曾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文化以及报刊也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夏曾佑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定价2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