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http://bjyouth.ynet.com/3.1/1203/19/6897460.html
2012/03/19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第一部苗族英雄史诗出版———
本报讯 诞生于2500至3000年前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近日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苗族英雄史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编,冯骥才担任总策划,余未人担任执行主编,搜集整理翻译工作由杨正江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完成。冯骥才称,《亚鲁王》与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口头文学《诗经》“差不多处于同一时代”。“如今《诗经》已经没有人会唱了,但《亚鲁王》仍在传唱,它是‘活的《诗经》’。”
在中国,有史诗留存的民族并不很多,此前发现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或多或少有本民族文字的记录,唯独《亚鲁王》是在苗族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完全以“非物质”的形式口头流传,原生态保留至今的。《亚鲁王》在贵州省紫云等六县交界的麻山苗区传唱,以苗人的始祖、英雄首领亚鲁王为主角,讲述了西部方言区苗人的由来、迁徙和创世的历史。“《亚鲁王》诗行间蕴藏着苗族人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海量细节。”据冯骥才介绍,当地苗人生存环境恶劣,石漠化的土地让苗人“几乎是在石头缝里种植谷物”,民族英雄的史诗展现出的“亚鲁王精神”,世代支撑着苗人的心灵世界。
而《亚鲁王》进入学界视野,是在2008年、2009年之交——身居贵阳的学者余未人,得知麻山地区竟流传着苗族的长篇英雄史诗,立即致电冯骥才。待冯骥才团队到达偏僻闭塞的麻山地区,才理解了“这份缘分为何到得这么晚”。那里旧时不通公路,如今道路状况也很差,当地人的生活几乎与现代绝缘。另一方面,《亚鲁王》只在被称为“东郎”的唱师间世代口传,而想成为“东郎”,不仅要有学唱的愿望,有天赋和良好的记忆力,还要经过长年累月的艰苦修习。此外,《亚鲁王》传唱的西部苗语非常晦涩难懂,通晓者寥寥无几。冯骥才称,在整个抢救、搜集、整理、翻译过程中,一位名叫杨正江的苗族青年,在第一线承担了最重要的工作——《亚鲁王》以西部苗语传唱,在搜集过程中需要以拼音式苗语记录,再转译成汉语。杨正江也是《亚鲁王》在这一出版物编辑团队中最早的发现者。
据冯骥才介绍,2009年开始采录工作时,能较完整唱诵的“东郎”已经93岁,许多“东郎”都已年过古稀,记忆力衰退。而数百位“东郎”口中的《亚鲁王》,内容、版本也并不统一。目前已经出版的《亚鲁王》约12000行,仅为第一部,第二部乃至第三第四部的搜集整理仍在艰难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