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民间专家成涉海古籍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2-3-16 11:24:54   作者:王添翼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03/16/content_1021723.htm 

  近日,笔者从国家海洋局主管的中国太平洋学会了解到,为了从古旧书籍中挖掘出更多有关我国钓鱼岛与海洋的真实历史信息,该学会的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正式聘任“小书贩”山西省平遥县人彭令为委员、特约研究员,主要负责国内外涉海(汉文)古籍、古地图等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自此,彭令成为中国首位被正式聘任的涉海汉文古籍研究者。中国国家海洋局及其主管机构团体正式聘任收集、整理和研究古籍文献的专家,这是第一次。古籍收藏界认为,在彭令用事实矫正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册封琉球国记略》原件的鉴定意见,并确立该古籍为钓鱼岛新历史文献的地位后,就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中国海洋汉文古籍鉴定第一人。

  针对上述聘用,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表示,国家海洋局主管的中国太平洋学会不拘一格,正式聘任彭令为涉海汉文古籍特约研究员,顺应了民间的需要,也表现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为国家作出了特殊贡献的民间专家的积极认可,更是开放型政府良好姿态的展现。

  据了解,彭令于2005年秋季花1000元人民币,在南京某地摊购得清代学者钱梅溪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一部,后考证为我国钓鱼岛新证据,被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国家海洋局的许多领导、专家认为是“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的最佳宣传史料之一。

  该文献于2010年12月在北京以1457.5万元人民币被拍出,于次年正式易主,符合彭令转让“条件”的爱国人士——来自天津的吴先生,2011年5月结清全部尾款。此手稿五年间增值1.4万余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就文献而言,过去的文献或藏于国外,或晦涩难懂,不利于一般公众理解,最新发现的钱泳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书法精美,行文流畅,关于钓鱼岛的记载极具资料价值”。他建议“无论是从当前中日领土争端问题的需要看,还是从《册封琉球国记略》的文学和史料价值看,可以考虑将此文选入相关科目的中学教材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研究员也建议:“最新发现的关于钓鱼列岛的史料,当属《册封琉球国记略》,该抄本为名家之笔,书法极为精美,其中所记之‘钓鱼台’(即钓鱼岛)行文流畅、清晰有致,虽着笔墨不多,但清楚地表明‘钓鱼台’乃属中国,而按当时航速距琉球国界尚有一日航程。尽管该文献不是论证钓鱼列岛主权的唯一史料,但它是最新发现的史料,藏于国内,且该文语言平实,书法秀丽”,“与其他史料相比,无论是形式抑或内容,钱泳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尤其适合编入中学教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卞修跃博士则认为,《册封琉球国记略》中所记载的“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即指东海钓鱼岛——林按),形如笔架”固然重要,而“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则最为关键。此段文字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不仅表述清楚,而且易于记诵。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3月16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