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冯骥才主持抢救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发布 发布时间:2012-2-23 16:58:21   作者:  

http://www.tj.xinhuanet.com/news/2012-02/23/content_24761290.htm

 

 

 

  2月21日下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协办的"中国英雄史诗的重大发现--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贵州紫云麻山深处苗家"东郎(歌师)"们传唱了千年的古老英雄史诗《亚鲁王》,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这一苗族重要口头文学遗产的抢救工作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教授主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发来贺信,对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成果发布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这一项目的专家学者、民族文艺家转达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他在贺信中指出,多年来,冯骥才等一批专家学者和民间文艺家,为抢救和保护我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翻译、整理和出版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对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亚鲁王》是西部苗族活态口头传承的一部英雄史诗。2009年春天,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过程中,亚鲁王开始进入文化人的视野并被外界广泛关注。3年来,在冯骥才的主持下,中国民协把亚鲁王纳入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组织大量人力物力予以搜集、整理、翻译。经过众人的努力,冯骥才任总策划,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编,中国民协顾问余未人任执行主编,由杨正江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亚鲁王》工作室负责搜集、整理和翻译的《亚鲁王》史诗第一部,于2011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亚鲁王》所传唱的是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其主角苗人首领亚鲁王是被苗族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长诗以铿锵有力的诗律和舒缓凝重的叙事风格,生动地讲述了西部苗人的由来和迁徙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景,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曲折融合的见证,其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文学的研究价值无可估量。由于其主要流传地贵州麻山地处外人罕至的六县交界,语言独特、交流不便,信息闭塞,当地苗人在有限的石漠化土地上种植谷物,在几近与世隔绝的状态下繁衍生息,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正是顽强坚忍、从不妥协的亚鲁王精神世代支撑着苗人的精神世界,才使亚鲁王长诗活在麻山苗人的生活里,并得以在其他地区以故事和短诗等形式广为流传。

  《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大新发现,其文化价值堪比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的发现和出版,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英雄史诗的历史,是当代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与会专家提出,粗略估计,《亚鲁王》大约能整理出3~4部。

  作为该工程的负责人, 冯骥才先生在会上谈到了自己的四点感受。他说:"第一,当前文化遗产逐步被大家认识,我们常说文化自觉,作为知识分子,不仅要做到文化自觉,而是要'先觉',文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非遗保护永远是'抢救第一';第二,文化就在生活里、田野里,非遗工作者的书桌应该放在田野;第三,文化不能做大做强,彰显一个民族文化高度的文化要做精做细,像今天出版的汉、苗文本史诗《亚鲁王》,翻译得就很美;第四,民族文化守望者最好来自民族本身,因为由本民族自己的人才守望能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完)(陈欣然 唐娜 马知遥) 

(来源:中华书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