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6000册濒危古籍转换成电子书 发布时间:2012-2-23 16:37:36   作者: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古籍书刊。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古籍书刊。

  摄影张帆


  一本书折射一个时代,图书馆馆藏则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昨日,记者走进金州图书馆,推开特藏室的大门,如同穿越百年历史,再回到从前。6000册沉睡的古籍正在被抢救性整理,预计其中部分将再版,年底可与市民见面。

  进特藏室得进行指纹识别

  馆长王必强介绍,金州图书馆最早可追溯至1916年,鼎盛时期曾收藏古书古籍3万多册。1946年以后将收藏的部分书籍移交给旅大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大连市图书馆。目前,金州图书馆古书古籍馆藏大约有6000册。“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历经岁月风霜、历经战火洗礼的古籍分门别类整理好,尽可能加以保护,争取尽快再版,让更多大连市民知道历史上大连的音容笑貌。”

  图书馆四楼异常静谧,不对市民开放。走到特藏室门前,王必强通过指纹识别系统验证,“整个图书馆只有我和采编部部长的指纹输进识别系统,这些濒危的古籍是镇馆之宝,绝对马虎大意不得。”特藏室里,6000余册古籍正在由工作人员整理归类,详细记录残缺破损情况,然后放置在16个樟木书柜中保存。“这些古籍保守算也都有百年历史了,风化虫蛀和人为损坏,一些书已经面目全非,如果再不及时整理保护,也许一两年后就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王必强戴着白手套,一边小心翼翼整理着书籍,一边面色凝重地说着。

  古籍填补

  大连地方志空白

  王必强表示,说这些古籍为镇馆之宝一点也不夸张,其中清末金州名士乔德秀著的《南金乡土志》,放眼全国也是孤本了。“这本古籍详细记载了大连地区当时的风土人情、地区风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也是研究金州和大连地方史最宝贵的文字资料。”全书约32万字,全由毛笔楷书而成,“仅从书法上看,也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这部古籍还填补了大连地区没有地方志的空白。

  记者看到,这些书有的残破不堪,有的封面字迹模糊,还有的书页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轻轻触动扉页,书面纸张透出陈旧的柔软感,似乎一碰就会散开。“为了挽救这些濒危古籍,特意从国外买回一台非接触扫描仪,该扫描仪大连也仅有2台。古籍将接受非接触扫描仪的扫描,直接转换成电子书,再由相关部门整理出版。”  

(来源:新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