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原名中国国际书店)成立于1949年12月,隶属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专业性书刊进出口公司之一。业务网络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外千余家发行机构、书店、出版社及数十万读者保持业务往来。公司始终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书刊和其他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为己任。依托60余年的书业积累与服务经验,公司书刊出口在全国居主导地位,书刊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国图公司顺应世界数字出版的潮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军数字出版领域,先后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增加了多种数字产品,并依托驻外机构和海外同业,逐步建立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出版物在线销售网络。目前,由国图公司全球独家代理的古籍类数据库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有上百家机构和个人研究者正在使用。
中国历代典籍总目分析系统
自《汉书》始,中国正史大多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当今《中国历代典籍总目分析系统》则是使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分类整理了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献及目前全世界馆藏的中国古代文献,引入了智能化的手段、借助于“中国古代人物、地点、时间、职官、机构本体知识库”,可以对中国古代学术流变、中国文化发展史进行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本数据库收录的目录包括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藏目录、知见目录、公藏目录、专科目录、丛书目录、珍贵古籍名录等。书目内容包含品种信息、版本信息、印次信息和藏本信息等,每一条书目数据都处在由这些信息组成的多维知识数据空间中。系统拥有强大的全文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除支持繁简通检外,还支持以书名、书目范围、书目分类、书目层级、版本类型、版本时代、责任者、责任行为为条件,进行全文范围的书目信息检索。
目前,本数据库形成了包含总计240万条古籍文献书目信息的综合性古籍文献知识库,是全球收录最广、数据最全的权威汉籍目录数据库。并且,该系统数据内容详细,数据关系完整,在古籍文献知识库的支持下,除实现了基本的目录检索功能外,还能够通过在古籍文献中分析责任者、责任时间、责任行为、版本特征、装帧特征等多种维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数据背后隐藏的丰富知识。
本数据库曾荣获国家图书馆创新奖,中国社科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哈佛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都曾给予高度评价,被誉被“当代国史艺文志”。处在数字化时代,该系统提供计算机的智能化服务,亦被同行称为“国史e文志”。
全唐诗分析系统和全宋诗分析系统
“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由北京大学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和北京欣诺格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系统共收录唐诗57000多首诗,宋诗254000余首,其中格律诗占三分之二,为此建设了格律诗模型库、音韵库等知识库,对每一首诗进行多维判断,准确提取出了全部格律诗。此外系统也可用于对用户自作诗进行格律分析。
“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突破了以往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在数据深层挖掘和知识发现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其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词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用户自作诗的格律分析等带有智能化特点。该系统还提供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文献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计算机科学在中文信息处理应用方面由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开始转向智能分析模式。“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是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成功结合,展示出信息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应用的方向和广阔前景。海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结合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
二十五史研习系统
“二十五史研习系统”是一套辅助文史研究者及相关人士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学习与研究的工具软件。系统收录了上起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止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全部二十五史的原文及注疏,提供包含目录、章节、引文、注释等信息在内的全面语料。同时提供了完备的古代文化知识库和文献库,辅以包括《康熙字典》、《四库总目》等的知识库以及其他诸子类、史类、诗词曲类、类书政书类、明清小说类等近200种4亿字的史料文献,方便读者研习二十五史时扩充相关知识。所有资源均经过严格校勘,保证其准确可信。
该系统是国家211重点项目,继承了已经成熟应用的古文研习系统技术平台,提供界面友好的阅读工具,以便用户对全套书籍的不同片段、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快速的导航、定位,并针对用户阅读习惯的差别提供了不同的显示方式,特有的正文和注释一键转换功能,方便对应查看注释与正文。
传统史学研究,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这使得研究和学习率降低。使用本系统,用户可以根据思维习惯,展开“联想式”的检索、查证和阅读活动,同时避免了在大规模的古籍卷本中翻查的体力劳动,这无疑更能调动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系统使用了更先进的检索技术,缩短了系统反应的时间,且无需复制粘贴即可快速定位进而检索,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时系统也提供了基于全文索引的精细检索工具,针对阅读中用户关心的片段,随时能够进行区分正文与注释等不同内容的关联检索、统计与导航,以便用户在阅读的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以达到辅助研究、学习的目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是我国边疆研究领域首个面向公众的数据库产品。依托庞大的数据容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及读者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导航、浏览、检索等功能,是专业研究工作极佳的辅助工具。
一期所收录数据来自全国各大图书馆、边疆各省市社科院等机构,辑录了历史上有关边疆的各类资料,包括散见于各类丛书、文集中的材料以及罕见档案、书信、日记、电文等近1600种书目、资料,由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院毕奥南教授带领团队进行资料整理和数据标引。根据不同专题,共划分为10个大型数据库,每个数据库下设多个子类,以满足不同领域研究者查询使用。
边疆民族资料数据库对30余个边疆世居民族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辑录,同时兼顾历史上居住在边疆地区的民族资料,除了廿四史等正史外,扩大搜集范围,旁及别史、文集、旅行调查、战事报告等。
边疆界务资料数据库辑录资料以近现代边界形成的时间、空间为范围,较系统地整理了中国与各个邻国的界务资料,包括相关官方文件、档案史料、边事汇编、奏议、外交会谈节略、勘界电函、当事人文集日记、有关调查、报刊专论、研究报告等。
边疆行政建制资料数据库从众多的沿革地理文献中辑录出较为完整的边疆行政建制资料,另外,收录的筹边奏议、地方调查、地方文献也有大量相关信息。
边疆民族地区旧刊资料数据库收录近代以来边疆地区陆续创办的期刊报纸,内容以本地新闻、论说、历史研究、民族调查等为主。
中国边疆方志资料数据库搜罗边疆九省区范围内各个时期形成的方志文献,尤其侧重边疆地市级以下方志文献,使研究者尽可能直接了解边境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同时考虑到中国历史上边疆的变迁,今日边远地区曾经也是边疆地区,如青海、贵州等地,因此考察历史边疆,也兼收这些地区的方志文献。
东北边疆史地文献数据库将相关文献彻底梳爬,系统编排,大量增加近现代以来的行纪、调查报告等各类文献,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北部边疆史地文献数据库以清代以降资料为主,不拘体裁,举凡相关官方文件、档案史料、边事汇编、奏议、当事人文集日记、有关调查、报刊专论、研究报告等,尽在收录。大致分若干专题,例如垦务、移民实边、外蒙古独立、沿革地理、综合调查、旅行见闻等。
西北边疆史地文献数据库主要收录新疆、甘肃、青海(考虑到在很长历史时期曾是边疆,也将其包括在内)的相关史料。西北边疆史地文献近年来较有影响的如《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等,但许多史地文献并没有收录,此外,介于蒙古、西藏之间的“两不收”情况,本数据库拟扩大搜集范围,补充前人遗漏,深入开掘各类体裁文献,诸如书信、电文、调查报告、档案等,为学者提供丰富的基本资料。
西南边疆史地文献数据库收录西藏、云南、广西三省区的相关史料。历史上上述三个地区民族分布不同,与中原王朝关系也不尽一致,因此形成各有特色的地方史地文献。
海疆史地文献数据库:尽管海洋疆土概念的出现是晚近的事,但是古代中国先民在近海从事渔业及交通经贸活动由来已久,相关岛屿、海域的实际利用代代相传,具有历史继承性。丰富的古代中国海疆史地文献印证了先民开发、保卫海疆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