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志怪传奇研究的完美收官——张振国《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出版 发布时间:2012-1-12 14:25:00   作者:肖家夼  

  当晚清、民国、小说这样的字眼排列在一起,亲爱的读者诸君可能会对“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通俗小说侃侃而谈,但是对当时志怪传奇的发展概况或许就不甚了了。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来,对文言小说进行研究的学者不乏其人,然而大都不涉及晚清民国时期,有则偏重于个别作家及其著作,这种散点式的研究很难让读者形成整体印象,而且某些结论也值得商榷。

  张振国博士《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一书对百余年间志怪传奇的发展脉络条分缕析,点面结合,颇具体系,“无论是对中国文言小说史研究还是晚清民国小说史研究,都是一个很好的贡献”(李剑国《序》)。除绪论、结语外,全书另分六章共三十三节,读者根据章节标题,对晚清至民国百余年间志怪传奇的发展阶段及每一阶段的特点能一目了然,也能大致了解每一发展阶段的地域创作特点和个人撰著成就。比如第三章“同治间志怪传奇集的复苏:中兴气象与回光前兆(1862 —1874)”,内容涉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滇南、广东、山东、直隶等地以及许奉恩《里乘》、方浚颐《梦园丛说》、邹钟《想当然耳》、李熙龄《冰鉴斋见闻录》、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段永源《信征全集》、解鉴《益智录》、边厚庆《旅居笔记》等作家作品,充分证明了作者“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第12页)的研究方法。

  通读本书,不难发现,作者之所以能游刃有余地对晚清至民国百余年间的志怪传奇集采取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详加考察并得出切实的结论,完全是因为最大限度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作者根据现有的文言小说书目等相关研究资料,按图索骥,“奔波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合肥、杭州各大图书馆之间”(《后记》),七年间不辞辛苦地抄录,“最终列入笔者取材范围并写出叙录的志怪传奇小说集160余部”(第12页),其中颇有一些尚属首次发现。此外,作者对于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也尽力悉数搜集,对其中卷帙多少、篇目同异、内容真伪、修改润色等情况了然于心,并能有条不紊地形诸笔端。比如对宣鼎《夜雨秋灯录》、《续录》众多版本的考察,作者指出“三集本”十二卷中“第三集四卷58篇均取自《萤窗异草》、《客窗闲话》等书。这58篇伪作中大部分写‘烟花粉黛’之事”,从而指出鲁迅据此所得“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的结论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第152页),现今岳麓书社、齐鲁书社、黄山书社出版的整理本“皆沿袭《清代笔记丛刊》本分三集十二卷,显系以讹传讹”(第153页)。这样有理有据地廓清事实,对读者而言,便能详知某一版本的优劣,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阅读选择;对相关研究者而言,则能积极审视前人的学术成果,有利于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还值得指出的是,比较的论证方法在《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一书中是前后通贯的。作者每每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标准来衡量百余年来的志怪传奇的创作水平,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具体而微地辨别妍媸,突出不乏文学价值的优秀之作。例如对王守毅《箨廊琐记》卷二《记梦》详加分析后,称这个故事“受到了《聊斋·阿宝》中情痴孙子楚魂化鹦鹉留恋阿宝身边情节的影响,但其笔法细腻,值得称道”(第85页)。

  民国以来,传统渐被撕裂,志怪传奇小说作者日渐稀寥,但他们在传承与新变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整体来说,民国的志怪传奇小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而《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的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一项学术研究空白。同时,此书亦成为李剑国教授师生长达30年的文言小说研究的收官之作。“七年鸡窗兼苦甘,卅年经营始收官”,委实不易!“收官”意味着下一新阶段的开始,期待以《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作为开局的“民国文言小说史”研究项目成为文言小说研究天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张振国著,凤凰出版社2011 年1 月出版,定价36.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