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一部珍贵的地方古籍整理丛书——谈《乐清文献丛书》的出版 发布时间:2011-4-20 0:00:00   作者:任梦强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线装书局完成了《乐清文献丛书》第一辑10种图书的出版工作。作为地方文献的出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专门立项,由市社科联负责,50余种古籍文献的整理、笺注工作在5年内陆续完成。这项文化工程的完成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积存历史文献的贡献功不可没。也许有人会问,乐清一个小地方怎么能有那么多文献呢? 答案在《乐清文献丛书》第一辑的总序中就可以得到。   乐清建县已有1600多年,历史悠久,境内名山雁荡山从南北朝起就吸引了谢灵运等众多名家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在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乐清文化出现了繁荣景象,名家辈出,中进士者仅宋代就有155人,达到了一个辉煌期,成熟的诗人、作家、学者中较杰出的有王十朋、钱文子、翁卷、刘黼等。至元代有李孝光、朱希文。明代科名仅次于南宋,名人有章玄应、侯一元、侯一麟、赵廷松、何白、李经敕、赵士桢等。同时期乐清还出现了许多文化世家,如南阁章氏、瑶岙朱氏、芙蓉蔡氏等,每个家族都形成了诗人、作家、学者群,有的绵延好几代,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家族发展史和社会历史文化。乐清修志从北宋起就有记载,直至现代,修成志书凡9部。此次《乐清文献丛书》优选了历史上有突出影响的名人、学者的作品集,并有珍贵的地方史志、史料汇编选入丛书。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史料和文集当时只在小范围内刊刻,因此,这次出版具有抢救意义。根据整理者提供的书目和已出版的丛书第一辑图书看,《乐清文献丛书》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史料研究和文化积累价值。   精选底本、精心整理,突显版本价值   为做好文献丛书的出版,整理者们广为查找各种刊本和文献资料,从中选择时代较早、内容完整、校刻精良的版本为底本,整理时以其他版本做通校,有关书籍为参考。当各本文字与底本相同,不再标出,与底本歧义者,若他本误,正文用底本,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出校;若他本文义较胜,则正文改从他本,在校语中注明原误作某、脱某字或衍某字;如各有所长,不能判断是非,则正文仍用底本,在校语中标出他本异文。有置疑而无法解决者,加“?”或在校语中说明。由于存世文献多为抄本,对抄写过程中出现的文字错误,诸如脱文、衍文、讹字等,如有其他文献可资参校的尽量予以校正,并在校语中加以说明;若无其他文献可资参校,整理者在有把握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正文中加以订正,并在校语中加以说明。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古籍还加以笺注。   按照整理原则,已出版的《乐清文献丛书》第一辑有10 种书。其中个人著作集9 人7 种,史料文献3 种,每种书都在选择刊本上下了功夫。如《翁卷集笺注》是用鲍士恭家藏本《西岩集》为底本,此集收入《四库全书》的集部四、别集类三,整理中从其他本中又补入6首。《章纶集》是用民国黄群的《敬乡楼丛书》活字排印本为底本,以抄本《章恭毅文集·诗集》为参校本。《赵廷松集》的底本尤为珍贵,明嘉靖年间刊刻的版本国内已找不到,笺注者在得知日本有存时,辗转从日本古国会图书馆将《敝帚集》复印回来为底本。《黄式苏集》是以黄氏家藏1924年首版《慎江草堂诗》为底本。《雁荡山志》是以蒋叔南1924年用5年修撰的《雁荡山志》五十四卷手稿为底本,该志注重调查,以事实调整和修订前志中的问题,内容更准确、取材更丰富、资料更全面、编排更合理,康有为见到书稿欣然为之作序。由于多种原因,《雁荡山志》手稿当时没有刊行,此次出版为今人研究雁荡山提供了更翔实的资料。由此可见,《乐清文献丛书》的整理、笺注,在选择底本上是慎之又慎,良中择优,加上整理者们以多本的参校,因而丛书具有较高的版本珍藏价值。   此次《乐清文献丛书》的出版没有采用影印方法,而选择排印法。整理者可在个人诗文的编法上不求一律,已有旧编的可保留旧编体例,而将旧编未收的作品作为辑佚编入,也可将全部作品打散另行编排,存疑的作品另列。有关作者的年谱等背景资料和评论作为附录置于全书之后,便于读者查阅。同时,每书总序前都配几页和内容有关的彩图,以实物和实景丰富史料。   为出版好此书,乐清社科联与线装书局领导和编辑几多商榷,确定丛书的装帧形式为圆脊布面精装、32开、带勒口护封,设计朴素、大方,色彩简洁、明快,有典雅而浓厚的书卷气息。从第一辑的出版看达到了预期效果。   史料研究和文化积累的价值   由于《乐清文献丛书》文集作者来自于不同朝代,古籍文献整理于不同时期,因而在这些书中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朝代变化、经济状况、文化发展、战争灾患、宗族沿袭、地理环境。这为今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资料。如《翁卷集笺注》的作者翁卷是宋代平民诗人,其诗集《西岩集》收入在《四库全书》的集部,此次出版以此为底本并从其他书补入6首。《章纶集》的作者章纶曾任明南京礼部左侍郎,他是明朝早期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并卷入皇位争夺的旋涡中,受尽酷刑命悬一线。他存世的一些文章包括奏疏、诗赋等,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真相。《赵廷松集》以嘉靖刻本《敝帚集》这一海内外孤本为底本,并加入辑佚的逸文、逸诗为卷十三,可见其书的史料价值极高。《乐清谱牒文献选编》由族谱、墓志、行状、传记等组成,涉及66个宗族,是研究乐清地域家族史的珍贵资料。道光《乐清县志》是乐清历史方志中最好的版本,是按照历史书的规格编写的,强调了以人物传记、典制掌故、历代艺文为主要内容。清代学者孙诒让评其书:“在吾乡地志中足称善本,自汤成烈《永嘉志稿》外,莫能与方驾也。”   按照整理计划,《乐清文献丛书》第二辑书稿整理、笺注工作即将完成,陆续出版的10种书为《乐清钱氏文献丛编》《蒲岐所至·白龙山志》《章玄应集》《施元孚集》《林启亨集·林大春集》《郑良治集·叶李戆集》《陈珒集·陈玕集·陈诰集·陈莛集》《刘之屏集》《冯薖集·冯豹集》《曹文昇集》。随后的几辑还将有《高谊集》《王十朋诗文选注》《刘黼诗文选注》《李孝光诗文选注》《何白诗文选注》《西林七家集》《叶正阳集》《乐清楹联玄珠》《乐清掌故选注》《乐清民国档案辑录》《民国时期乐清版画集》等,仍然会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版本价值。   (《乐清文献丛书》第一辑10种,线装书局2009年12月出版)
(来源:古籍新书报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