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加快推进“中华古籍数据库”建设 组织“中国流失海外中国古籍出版工程”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1-4-1 0:00:00 作者:姚贞 





http://www.chinaxwcb.com/2011-03/30/content_219590.htm
本报讯  3月29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在京召开2011年度古籍整理出版资助评审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柳斌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邬书林主持。
柳斌
杰在讲话中回顾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整体情况。5年来政府专项资金共资助508个项目,资助金额8344万元,实现了规划项目全覆盖,推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经过12年全面的梳理,摸清了现存古籍的家底,编纂了《中国古籍总目》。《新中国出土墓志》、《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敦煌经部文献合集》、《中国家谱总目》、《太平寰宇记》、《两汉全书》、《中医古籍孤本大全》等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代表着当今古籍整理最高水平。同时“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大型修订工程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5年来,共出版古籍整理图书3500种,比“十五”增加了30%;“十一五”古籍规划项目完成率达到95%。
柳斌杰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及未来十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方向。加强古籍出版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形成脉络清晰的古籍整理出版体系;认真执行规划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精心推动精品力作的出版;鼓励内容创新,盘活古籍资源,加大古籍经典普及力度;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建立一整套古籍资助评审和项目监管机制;加强科技支撑,创新技术手段,加速推进古籍整理出版数字化;重视特殊人才的培养,加强古籍出版队伍建设;加快古籍出版“走出去”与“引回来”的步伐。
柳斌杰指出,“十二五”期间及未来10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要立足国家文化发展总体要求,按照古籍整理出版的规律,全力推出一批体现国家水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品力作。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将组织实施古籍整理基础性出版工程、散失海外中国古籍珍本回归工程、出土文献整理出版工程、社会档案整理出版工程、古籍数据库工程。这五大系列将初步形成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骨干工程,使古籍整理的脉络和重点任务更加明确。
柳斌杰强调,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古籍整理提供了传播手段创新、内容形式创新的持久活力。国家将加强古籍传承的科学技术研究,加速推进“中华古籍数据库”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希望通过这些大型古籍数字化项目的实践,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古籍的保存、使用、整理、研究和传播中起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同时,他希望广大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者深刻认识数字出版的本质,准确把握出版的数字化态势,加快古籍整理出版数字化的步伐,通过出版数字化来提升内容质量,拓展产业规模,服务公共文化需求。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尚之介绍了本次古籍整理出版资助申报情况。截至3月20日,全国共有100家出版社向古籍办申报了有关项目397个,与2010年相比减少32个。其中23家专业古籍出版社共申报了249个项目。77家非专业古籍出版社申报了148个项目。从所涉及的学科范围看,有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社会档案、出土文献、哲学、宗教、科技、农业、医学、综合等13个门类,其中文学类、历史类的申报项目较多。从项目的整理方式上看,有点校、注释、影印、今译、书目、索引等。目前古籍整理主要的整理方式在今年的申报项目中基本都有体现。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的16位学术评审委员及来自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等单位的5位出版评审委员参加了评审会。
光明日报讯 (记者庄建) 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以国家古籍重点规划为引导,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为支撑,强化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充分体现历史规律、国家意志的古籍整理出版机制已经形成。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今天在此间举行的2011年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资助评审会上说。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大改革大发展推动了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蓬勃发展。5年中政府专项资金共资助508个项目,资助金额8344万元,实现了规划项目全覆盖,推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摸清了我国现存古籍的家底。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新中国出土墓志》、《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敦煌经部文献合集》、《中国家谱总目》、《太平寰宇记》、《两汉全书》、《中医古籍孤本大全》等出版物,代表着当今古籍整理最高水平。同时“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大型修订工程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成果。5年来,出版古籍整理图书3500种,比“十五”增加了30%;“十一五”古籍规划项目完成率达到95%。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及今后1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脉络和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包括五大工程。组织实施基础性古籍目录出版工程,整合古籍资源,总结古籍整理成果。对近百年来古籍整理图书进行梳理,推出《古籍整理经典书目》,引领、示范,遏制粗制滥造重复出版的现象;组织实施散失海外中国古籍珍本回归工程。根据《海外中国古籍总目》,有计划复制影印国内没有或稀见的重要古籍,使之发挥重要的研究作用,重点抓好《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甄选;组织实施出土文献整理出版工程。对大量出土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系统出版,以填补史料的不足,丰富古籍的佐证;组织实施社会档案整理出版工程。系统整理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如《清水江文书》、《徽州文书》、《开滦煤矿档案史料》等;组织实施古籍数据库工程。
“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加大对古籍重点工程的扶持力度,使古籍整理专项经费逐步增加。柳斌杰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大古籍经典普及力度。他说,“整理古籍,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懂,仅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不够,要有今译,争取做到能读报纸的人多数都能看懂。”
柳斌杰还指出,要加强科技支撑,加速推进古籍整理出版数字化。加快推进“中华古籍数据库”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柳斌杰要求,加快古籍出版“走出去”与“引回来”的步伐,积极将中国优秀典籍翻译成外国文字,提高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中的话语权。同时,尽快将中国流失海外的古籍善本系统地“引回来”,整理出版好存藏海外的中国古籍。据粗略统计,战时流失日本的古籍至少有300万册;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的中国古籍有60余万册,其中善本书2000余种、地方志2938部、少数民族古籍3600余种;英法掠走的珍贵敦煌文书不计其数。因此,组织实施“中国流失海外中国古籍出版工程”势在必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