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古籍形制·图像·文本——中日书籍史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1-1-5 0:00:00   作者:  
  2010年12月23-24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和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联合主办的“古籍形制·图像·文本——中日书籍史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中国国家图书馆陈力副馆长、张志清副馆长等5位会议代表,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今西祐一郎馆长等5位会议代表,上海图书馆陈先行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刘玉才教授,日本庆应大学附属研究所斯道文库堀川贵司教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汉字情报研究中心梶浦晋教授,以及特邀的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嘉宾,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日两国作为大宗汉籍收藏的国家,在书籍史上的交流由来已久。近年来,书籍史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书籍的编纂、制作到传播、再版的整个过程中,有延续也有变化。以往的中日书籍交流史研究,较多关注书籍的传播与影响,对中日书籍的流传途径、方式和书籍形制、文本等方面的异同点,则缺乏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次研讨会的内容侧重比较中日书籍史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以增进对中日两国书籍发展历史的认识。提交的论文内容既包括对中日古籍版画的专门研究,也有对古籍文本形成的独特讨论,既有对书籍结构与形制进行分析的具体案例,也有对古籍装具问题的总结。对中日书籍史的基本问题都有所涉及,内容丰富、论述独到、讨论热烈。

    经过两天的讨论,与会代表和特邀嘉宾都充分发表了意见。研讨会的讨论成果,将在2011年3月出版报告书。而像这样跨行业、跨地区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必将加深文献内容和形制的研究,同时有利于推进中日两国在文献保存和修复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相关工作的展开。中日双方表示愿意在未来寻求新的合作。 附:研讨会活动提交论文一览 相田满:由相书看唐本与和刻本 今西佑一郎:行数不同版本和插图——围绕17世纪前期的《伊势物语》版本 铃木淳:谷文晁与《江川家搜集书画帖》 程有庆:简说明代小说戏曲的插图和版式 入口敦志:日本接受汉籍的形态——以《帝鉴图说》为例 陈捷:和刻本的变种——流入中国的日本版片及其印本 刘玉才:从稿本到刻本——以《周易注疏校勘记》成书为例 堀川贵司:关于中世纪日本汉籍中的本文和注的形态   陈红彦 :中国古籍装具的形制 李际宁:苏州瑞光塔出碧纸金书《法华经》装潢研究——与日本、韩国收藏品的比较 梶浦晋:宋代写经的形式与字体——以大藏经为中心 陈先行:关于宋版书的字体
(来源:中国古籍保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