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龚延明:选择史学,选择寂寞 发布时间:2010-12-6 0:00:00   作者:金小玲  
http://www.ywnews.cn/content/201012/06/ywnews_103951.htm   人物简介:龚延明,义乌市稠江街道杨村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中国科举制度与职官研究。1960年杭州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科举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之一。   他是当今宋史界公认的官制研究“成就最大的一位”,并在中国科举制度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约访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龚延明并非易事。他很忙。前前后后见了几次面,零敲碎打,对龚延明的学术人生总算有了一个大概印象。   《宋登科记考》:   “填补科举史研究空白”   有宋一代,上承隋唐,下启明清,登科人数为历代之最,在中国科举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宋代科举史的基础性研究,长期以来,乏人问津。今年1月,500余万字的《宋登科记考》问世,填补了中国科举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宋登科记考》全景式地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全貌,对整体研究宋代科举史、文化史、政治史,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从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编撰三百年科举大事记、撰写四万多条小传,录入相关资料索引到完稿;接着是一遍又一遍的校稿,直到通过编审出版,前后竟用了17年之久。”回首《宋登科记考》的成书经过,龚延明百感交集。宋代共举行过118榜科举考试,各种科目登第人数约11万。至今保留完整的只有两榜,合计不到千人。遍查宋代史籍、文集笔记、人物传记、方志、碑刻等上千种资料,经七八年之久,终于搜集到4万登科人名录和相关资料。若以每天著述三十条人物小传计,完成4万条小传就需4年时间。   尽管学界对《宋登科记考》评价甚高,龚延明却并未满足。“由于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加之我们的学识、能力有限,书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阙漏、讹误、点校失误等,肯定不少。”他要在此基础上撰写一部《两宋登科总录》,以期为学者研究宋代科举提供更为丰赡的资料。   《宋代官制辞典》:   “里程碑式之作”   龚延明潜心研究官制长达三十余年,学术成果丰厚。   《宋史职官志补正》是龚延明官制研究的第一步。这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宋史补正》的子课题。《宋史职官志》详细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还包括职官的荫补、俸禄等。上世纪,著名宋史专家、北大教授邓广铭所著《宋史职官志考正》被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后,近半个世纪,大陆鲜有学者对《宋史职官志》进行考正。龚延明花了3年时间收集史料,从而全面掌握了宋代现存的所有官制史料,而后参考《宋史职官志考正》缜密考订《宋史职官志》,最终完成近3000条补正条目,计50余万字的书稿。   邓广铭认为,“《宋史职官志补正》这一巨著,说理极精当,证据极确凿,所以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前辈的褒奖,坚定了龚延明进一步开展官制研究的决心。1997年,龚延明推出《宋代官制辞典》,收录官司、官吏名11000条,职官术语与典故600余条,几乎涵盖了两宋时期前后设置过的所有能用史料明确阐释的官吏名目。学界誉之为“宋史研究又一里程碑式之作”。其后,龚延明又编撰了《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关于职官别名的专门性研究论著和工具书,其学术价值非同凡响。无论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体例构思,都是以往相关工具书不能相比的。”该辞典上起三代下迄清末,收录了中国历代王朝国家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简称、总名和别称。   甘于寂寞,执著前行   以前做学问纯靠手工,如摘抄卡片、誊写书稿、查阅资料等。因为要翻阅的资料太多而精力又有限,龚延明每看一本书,目标明确,凡是相关资料,一条也不放过,全部做成卡片或札记。他在做《宋史职官志补正》课题时,按《宋史职官志》十二卷内容顺序,做了15册、500多万字的宋代官制史料的分类笔记。   当然,随着电脑的使用,查找资料要快捷得多了。“比如说,我想知道宗泽是不是进士,哪年中的进士,只要输入‘宗泽’就可以了。”龚延明一边说着,一边娴熟地在键盘上敲入“宗泽”二字,与宗泽相关的史料也就呈现在眼前了。要建成这样一个资料详备的数据库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里凝结着龚延明及其同仁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不厌其烦见精神,日积月累奏奇功。”选择史学,选择寂寞。要想做出创新的成果,就要认真地一本本读书,一本本消化吸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养。他的头脑里充满各种想法,在研究过程中,他总是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往往是一个课题结束了,另一个新的课题又开始了。他的脚步总是匆匆。龚延明爱把人生比做“登顶”,他要在登顶的路上,日日向上攀登,唱响生命的歌。
(来源:义乌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