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网络时代与中国文字研究”国际高级专家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0-11-16 0:00:00 作者:郭瑞 





2010年9月17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举办的“网络时代与中国文字研究”国际高级专家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会议为期两天。来自韩国庆星大学、釜山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的8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国内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陆靖教授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韩国庆星大学副校长、韩国汉字研究所所长河永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李开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中心主任臧克和教授、副主任刘志基教授、董莲池教授及其他研究人员参加会议,中心所有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到会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
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汉字数字化研究、古文字研究、中古汉字研究、《说文》学研究、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研究、少数民族文字研究、域外汉字研究、汉字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其中汉字数字化研究3篇,有著名出版家李人凡先生的《汉字研究数字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华东师范大学臧克和教授的《金石学走向系统分析》、刘志基教授的《古文字语料库建设刍议》;古文字研究8篇,有华东师范大学董莲池教授的《鲁大司徒厚氏元簠器名用字研究》、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的《楚简中“尸”与“人”的区别与混讹》、南京大学李开教授《楚简拾诂三则》、华南师范大学白于蓝教授《释“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王辉研究员的《天水放马滩秦简校诂》等;中古汉字研究4篇,有西南大学张显成教授的《<孔家坡漢簡?日書>文字釋讀訂誤劄記》等;《说文》学研究3篇,有北京师范大学李运富教授的《<说文解字>的析字方法和结构类型非”六书“说》、中国传媒大学郝茂教授的《<说文>所录俗字的古今传承》等;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研究7篇,有上海师范大学陈五云教授《关于正字、异体字、俗字三个概念的辨证》、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的《<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新收字音义未详字考》、周晓文教授的《关于社会用字调查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程荣研究员的《异体字与正体字在现代辞书中的沟通问题》等;少数民族文字研究4篇,有华东师范大学王元鹿教授的《关于我国南方民族历史古文字的一些谜团》、上海交通大学翟宜疆教授的《水文文字符号与它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的《川滇原始图经文字调查》、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朱建军先生的《以符号学角度的文字分类看彝文的性质》;域外汉字研究5篇,有华东师范大学王平教授的《韩国考级用汉字基本字研究》、韩国庆星大学河永三教授的《韩国<说文>研究综述》、日本京都大学阿辻哲次教授的《日本的三种汉字规格》等;汉字理论研究8篇,有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安顺的《汉字字形与字形义、字音义的共时联系》等;古代语法研究4篇,有华南师范大学张玉金教授的《战国时代连词“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的《西周诉讼铭文中的“许”》、清华大学张美兰教授《西周铭文的双宾语》等,其他文章6篇,有吉林大学吴良宝教授《谈战国地名考证中的几个问题》、徐州师范大学叶正渤教授的《穆王时期重要纪年铭文历朔考》等。所有与会代表分三场,分别作了会议发言,代表所提交论文都收入《“网络时代与中国文字研究”国际高级专家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闭幕式由董莲池教授主持,刘志基教授作了大会总结发言。韩国河永三教授代表海外与会专家致闭幕辞,他对中心的邀请表示感谢,同时也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巩固、加强中外专家学者的沟通和联系。
此次会议以网络时代为大背景,为国内外各领域从事中国文字整理研究的同仁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各相关研究领域的沟通,从而为将中国文字研究引向深入,为推动形成一个基于网络的开放合作、持续发展的中国文字研究新局面作出努力。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