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首批省级珍贵古籍及保护单位公布 古籍名录收录正规古籍411部 10家古籍收藏单位被命名 发布时间:2010-11-12 0:00:00   作者:李超  
http://www.lzbs.com.cn/sport/2010-11/12/content_2094000.htm 11月11日,甘肃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兰召开。会上对我省2011年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并对第一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颁发证书,为第一批“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授牌。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途径,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古籍藏量在西北五省区占据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占有重要份额。据统计,甘肃各级各类图书馆及其他古籍收藏单位共收藏古籍文献约140余万册,其中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献、敦煌文献、简牍文献和地域文献是我省的特色文献。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我省24家古籍收藏单位的265部珍贵古籍名列其中;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拉卜楞寺藏经楼、天水市图书馆4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据了解,省政府于日前正式批准公布首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名录收录了甘肃境内所藏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包括汉文古籍、民族文字古籍、简牍等正规古籍411部;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兰州大学图书馆等10家古籍收藏单位被命名为“甘肃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次珍贵古籍名录的公布在我省尚属首次,旨在向世界、向社会彰显中华文化,唤起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目前,第二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已全面展开。

    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兰玲表示,按照国务院古籍保护工作要求,开展古籍普查登记、人员培训、库房建设、古籍修复等各方面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的古籍保护经费投入仍十分有限,经费匮乏导致大多古籍收藏单位馆舍条件差、保护措施不到位,古籍的虫蛀、破损、霉变、鼠啮等现象十分普遍。应该说,我省的古籍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王兰玲说:“我省珍藏有极其丰富的古籍文献,这些古籍由于历史、自然、人为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古籍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亟待修复。省古籍修复中心一定要制定长远规划,对破损古籍分步进行修复,优先修复列入第一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的濒危古籍,并要确保修复质量。”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