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民间版的《四库全书》 发布时间:2010-11-1 0:00:00 作者:武鼎明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11/01/content_4968498.htm
近日,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携同国内几家出版社策划出版了被誉为 “一套真正代表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中国民间 《四库全书》”的《千年藏书大典》。该套书一经推出,得到了众多古籍专家的赞誉,他们高度评价了该书出版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之所以称誉此工程为中国民间《四库全书》,是因为此书收录的古籍文献与《四库全书》收集的已成书的各种典籍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民间藏书与官府藏书一直并驾齐驱。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官方大规模修书藏书要数清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了。但当我们对这部不世之功的文化典籍赞叹之时,也不禁对该书给中国文化造成的灾难扼腕叹息。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相关档案记载,在《四库全书》以外的近15万册的典籍被焚毁、封禁;一些《四库全书》收录的典籍已被划归为中国官方系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徒留下被誉为传承文化精华的躯壳横躺在文化洪流中。
那么,有没有那样一种真正代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没有经过任何删减或篡改的文化典籍呢?毫无疑问,它们残存于文化的民间。继《四库全书》编纂之后,国家再也没有余力去完成《四库全书》那样浩大的工程了,但民间藏书、刻书一直在继续。一批著名的藏书家继承我国修书、刻书的传统,将一些《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珍贵书籍收藏起来,汇以私家典藏的孤本、珍本,一依原典,按类汇编成书。这些典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原貌,享誉历史。如毕沅的《经训堂丛书》、卢文弨的《抱经堂丛书》、鲍廷博的《知不足斋丛书》、张海鹏的《学津讨原》、黄丕烈的《士礼居士丛书》、孙星衍的《平津馆丛书》等等,至今仍为学界所重。这些书籍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远非官修《四库全书》所能具备。而正是这些,成为了今天中国民间《四库全书》——《千年藏书大典》编纂的蓝本。
(来源:太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