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蒙古文古籍汉译出版何日放异彩 发布时间:2010-10-29 0:00:00   作者:  
http://www.bkpcn.com/Web/ArticleShow.aspx?artid=096197&cateid=B0401   将优秀的蒙古文古籍翻译成汉文出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蒙古族文化,彰显和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为蒙古族文化及蒙古学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和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古文古籍汉译出版工作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宏大工程,理应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做。   蒙古族具有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蒙古文古籍文献就是这一历史文化集中的反映和载体。蒙古文古籍文献是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对挖掘、保护、整理、出版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历来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对蒙古文古籍文献也不例外。本文分三个部分谈谈蒙古文古籍的汉译出版现状、出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 部分古籍濒临失传   对蒙古文古籍,学界有不同的定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中的“中国蒙古文古籍版本”条目将蒙古文古籍的范围确定为“周秦至1911年之间出版的图书”。《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中收录的是1947年5月以前的蒙古文古籍和碑刻以及档案等。这是对蒙古文古籍的范畴所作的另一种界定。我认为,基于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具体情况,凡是1949年以前成书并已流传使用的刻本、抄本、拓片、口传文献、档案均可收入蒙古文古籍范围。   蒙古文古籍直接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及其历代知识分子学者的智慧,通过蒙古文古籍我们可以了解蒙古族过去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以及对社会文明进步所作出的贡献。蒙古文古籍中,较著名的佛学方面有译著《甘珠尔》和《丹珠尔》等;历史学名著有《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纲》等;语言学名著有《阿礼噶礼》、《蒙文启蒙诠释》等;文学方面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史诗《江格尔》《格斯尔》以及无数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等;法学方面名著有《卫拉特法典》等;天文学方面名著有《星象占卜学》等;医学方面名著有《四部医典》多种译本、《金光注释集》等。数量方面,从《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来看,到目前为止,收录到的各种蒙古文古籍有1.3万余条,其中一部分濒临失传,所以古籍迫切需要保护和抢救性挖掘。   新中国成立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随之成立,政府也专门成立了蒙古文古籍整理组织和领导机构,拿出一定的资金整理出版了一些蒙古文古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过去的60年里出版过上述提到的多部著作。还有在东部蒙古族地区口头流传或以当地特有的艺术形式“胡仁乌力格尔”说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羌胡传》、《殤妖传》等也曾出版,全部不超过百余种。区内其他出版社也整理出版过部分蒙古文古籍,但为数不多。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也整理出版过70余种蒙古文古籍。这些蒙古文古籍均按原著文字,即蒙古文整理出版。就已出版的这一部分蒙古文古籍而言,占《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中可整理出版古籍中的极少部分,何况已出版的蒙古文古籍中已译成汉文出版的更是屈指可数,只有《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纲》、《黄金史》、《四部医典》等几部。因此,有大量的蒙古文古籍亟待整理出版,其中已出版的蒙古文古籍著作里还有很多优秀的蒙古文古籍需要译成汉文出版,因此,蒙古文古籍汉译出版工作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宏大工程,必须把它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做。 困境 财力有限人才稀缺   了解了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现状后自然会提出,整理出版的蒙古文古籍为什么这么少?尤其译成汉文的少之甚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一、整理出版蒙古文古籍是一项非常繁杂、耗时耗力、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整理一部蒙古文古籍需要的时间跨度要比一般图书出版的时间跨度长,蒙古文古籍出版在品种数量上等同于一般图书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二、整理出版及汉译工作的难度大。蒙古文古籍需要一一核对校勘,进行注释,在汉译过程中还要专业术语的选定和统一,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过程,在短期内出版大量的蒙古文古籍,尤其汉译出版蒙古文古籍存在很大难度。三、财力所限。蒙古文古籍的整理出版需要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蒙古文古籍的采访、编辑、整理、勘校,翻译、出版、印刷等每个环节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无法完成的。由于财政投入的资金不足,使蒙古文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在数量和速度方面都有些滞后。四、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人才匮乏。蒙古文古籍整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除了部分专家、学者涉猎这一领域外,专门从事蒙古文古籍研究的人员也就是10余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尤其汉译人员更为稀缺,这必然会影响到蒙古文古籍的汉译出版。 措施 多措并举辨证施治   解决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系到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将来如何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认为,解决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少数民族古籍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第二,奖励业绩突出的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稿酬近20年没有多大的提高,挫伤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从业人员工作热情和责任感。第三,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快蒙古文古籍抢救性整理出版工作的步伐。出版社和蒙古文古籍整理机构、有关专家学者要积极地向政府呼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立项,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第四,要加强蒙古文古籍整理编辑队伍建设。招贤纳士,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提高蒙古文古籍编辑整理的学术氛围。目前编辑整理人员严重缺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必须扩充编辑整理队伍,培养一批能够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的年轻人。要经常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技能和学识水准,更好地适应这项工作。第五,加快蒙古文古籍整理工作步伐,积极申报国家图书出版基金项目,争取国家项目基金资金的支持。目前,蒙古文古籍整理工作落后于其他兄弟民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整个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要形成一个整体,统一策划、统一部署,打整体仗,避免浪费资源。第六,为加快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步伐,蒙古文整理勘校注释工作与汉文翻译工作同步进行,这样有助于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协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的质量和进度。   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是一项非常繁重的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相信通过采取措施,解决好蒙古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的问题,再加上我们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献计献策,蒙古文古籍出版工作将会迎来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使更多的蒙古文古籍和汉译著作得以出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园里更加灿烂夺目的奇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