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开拓大型影印古籍的家用市场 发布时间:2010-10-12 0:00:00 作者:迦寓 





一本书出版后,出版方最乐于见到的莫过于人手一本。而大型影印古籍,如《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以及即将完成的《清代诗文集汇编》,最乐观的销售目标大概是每个图书馆都购置一套。因为大型影印古籍投入大,成本高,出版周期长,最终价格必定不菲,虽然篇幅浩帙,使用价值大,但普通读者不要说买不起,光放置就是一个大问题,如《续修四库全书》精装大16开本,全套是一千八百册,一套书就得专门安排一个房间。所以只有图书馆这样的客户才会购买,而个人用户只能望洋兴叹。
可以去图书馆方便地查阅固然不错,但在家里自由地检索更好!成百上千册的大型影印古籍就不能人手一套吗?若是纸质本,当然很难。但若是电子版,则不难。从电子书的发展趋势和其对传媒世界的影响来看,对于出版方来说,开发大型影印古籍的电子版,进军家用市场,可谓刻不容缓。
说刻不容缓,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古籍没有版权保护,每个人都可以做电子版。你不做,别人就做了。别人已经做了,你就不好做了。出版社本质上是内容提供商,而中华传世古籍是有限的,如果有一个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所有古籍一本一本地制造出电子版,那古籍图书的销量必然大受影响。
第二,防盗版。如果一部电影刚刚上映,网络上就有了盗版,那么它的票房肯定大受影响。书籍也一样。新书刚出版,就被人扫描了传到网上去,出版方的损失可想而知。而且盗版的质量不能保证,对于读者来说也不利。当然这里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大型丛书私人本来就不会去买,随便谁去折腾电子版,于纸质书的销售几乎没有影响。这也许正是一直以来各出版社不重视开发电子版的原因吧。但如果我们把纸质版跟电子版分作两个市场,前者针对群体用户的商用市场,后者针对个人用户的家用市场。假使一套纸质版售价三十万,一个电子版售价三百,一百个家庭用户就抵得上一个商用客户。同时,从经济效益考虑,纸张印制等成本费用日涨,而网络服务费用和电子产品价格日降;从社会效益考虑,纸质本深藏馆室,只有专业研究者才会进入翻阅。而电子出版物,以电影为例,除了极个别的几部大片,无论什么电影,进电影院的观众人数是远远无法同通过网络或碟片观看的人数相提并论的。与其等着被盗版,何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先行占领市场呢?当然发行正版也会有盗版,这个另作论述。但无论怎样,出版社没有理由放弃家用市场给盗版者。
就方式而言,目前最风行的电子版有两种,一种是安装在阅读终端上,与网络无关,通过阅读终端进行查阅,典型的是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另一种以网站形式提供在线服务,用户通过访问网站进行检索,堪为代表的是中国知网。前者主要针对不能扩充内容的古籍,像《四库全书》已经编定了,不会再作修改,安装一部电子版在内容上等同于买到一套纸质本。后者则不能完全算是一部书,还带有软件和网站的性质;相类似的还有国学宝典,开发者不断加入古籍扩充内容,服务也越做越好,如同不断升级的软件和网站。就《清代诗文集汇编》来说,可以参照《文渊阁四库全书》,但是如果出版社不断进行大型古籍影印项目,那么把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所有大型影印古籍综合起来,则兼有上述二者的特性,可以做成两种电子版以适应不同的市场。
从互联网和电子书发展的趋势来看,电子书尚不能完全替代纸质书,但是电子书的市场一定是比纸质书市场更大更有影响力的市场。而家庭用户,在突破价格、场地等限制之后,必然会成为大型丛书的消费主流。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0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