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丛书之祖 名人遗泽——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儒学警悟》 发布时间:2010-10-12 0:00:00 作者:刘文娟 





《儒学警悟》,南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俞鼎孙及俞经辑,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丛书。此书历代罕见,直至近代缪荃孙、傅增湘校勘明代嘉靖年间王良栋旧钞本时辑出,后由武进陶湘于1922 年刊印后,方为世人所知。
《儒学警悟》共收书六种,四十一卷。一是南宋玉山汪应辰纠谬叶梦得《石林燕语》的《石林燕语辨》十卷。与宋代其他笔记著作相比,《石林燕语》所载内容具有鲜明特点,是一部记载宋代典章制度的专著。汪应辰的纠谬之作亦具有极高文献价值。二是以格物致知为宗旨的南宋程大昌的《演繁露》六卷。全书记载了三代至宋朝的杂事四百八十八项,考证名物典故,引征博洽,颇似辞书。三是考辨民俗、史实的《懒真子》五卷。四是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的南宋程大昌的《考古编》十卷,《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虽亚于《容斋随笔》,要胜于郑樵辈之横议也”,评价很高。五是侧重北宋政事记述和评论的南宋陈善的《扪虱新话》八卷。书中肯定王安石新政,对司马光反对新法表示不满。论学、论史、论文,颇多标新立异之处。六是参与《儒学警悟》校刊的俞成的著述《萤雪丛说》二卷。《扪虱新话》分上下两集,故本书又名《儒学警悟七集》。俞成在总目后的跋文中说:此书的编纂“大概为儒学设,亦为警悟用”,可以看作对书名的解释。
《儒学警悟》一书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学警悟》为丛书之祖,亦为海内孤本。明抄本《儒学警悟》发现之前,学界以南宋左圭的《百川学海》为丛书之祖。后经缪荃孙考证,此书早于《百川学海》七十二年成书,遂为丛书之祖。而且,清末发现的明抄本《儒学警悟》为海内孤本,弥足珍贵。
二、得见《石林燕语辨》的本来面目。《石林燕语辨》成书于南宋,南宋末年陈振孙已称未见,可见当时已流传稀少。后《永乐大典》存目二百有二条,有目无书,不可复见全书。而《儒学警悟》内收录的《石林燕语辨》全书二百有二条,与《永乐大典》存目同,其中止三条有目无文,几见原书面目。
三、《萤雪丛说》开丛书收个人别集之例。《儒学警悟》虽题为俞鼎孙、俞经辑,但是从原书序跋之语可见俞成亦多参与其事。《萤雪丛说》的内容先是掺在《扪虱新话》集中,因杂而无辨,后故自成一集,收入《儒学警悟》。
四、《儒学警悟》是清末民初多位学界名人合力之作。先是缪荃孙与此书失之交臂,后托傅增湘多方寻求以得。缪荃孙“以各本参互考证”,作序文;傅增湘“参订各本正其讹误补其脱逸”,作跋文,罗振玉题写书名,陶湘付梓,以开化纸刊行。此为《儒学警悟》之幸,亦后之学人之幸。
五、《儒学警悟》是缪荃孙生前所校最后一书,作序时已抱病卧床两月之久,交付陶湘付梓后两月余即驾鹤西去,未见成书。缪氏序文叙述得书、校勘之经过,剖析书的内容、钩沉书的价值,为后之学人指点迷津,从中可见一代学者的治学精神及对学界的重要贡献。
陶湘所刊《儒学警悟》的书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辗转流传,最后为中国书店收藏。书版每半页十三行,行二十二字,间有双行小字。黑口,左右双边,单鱼尾。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国书店出版社现将《儒学警悟》影印出版。《考古编》卷九第二页版心处“考古编十”为“考古编九”之误,影印时保留原样。
(《儒学警悟》,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年9 月出版,精装影印本,定价120.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0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