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大型中医药文献整理出版工程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简介 发布时间:2010-9-8 0:00:00   作者: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选编清末至1949年间出版的重要中医药期刊约40种影印出版。全书收约11万页文献,是近年中医药文献整理的大型文化工程。本书所选期刊有如下特点:

    1.时间跨度长。从已知最早的中医学校校刊《利济学堂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1897),到较晚的《新中华医药月刊》(1945年2月仓刊,1948年5月停刊),收刊时间跨度达五十多年。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近代中医在西学东渐的情况下,自我调整与发展的历程。

    2.收录范围广。本书所选期刊的出版地遍及上海、苏州、无锡、北京、广州、天津、太原、南京、重庆、沈阳等各地,具有地域广泛、海纳百川的特点。中医之南派与北派之分由来已久,两派学理与用药也每每不同,本书所收期刊中登载有大量的医方,南北皆有,从中可以看出祖国医药的多姿多彩与博大精深。

    3.学术价值高。许多杂志中登载了有关疫病的医案和论文。这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

    4.期刊内容丰富。很多期刊不仅刊登与中医有关的内容,还刊登了许多时政、小说、诗歌、政论、广告等内容。比如,《利济学堂报》创办人陈虬不仅是卓有造诣的中医学大师,还是浙南著名的维新派人士。因此,《利济学堂报》也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该刊之栏目《利济教经》分蒙学、医道、生人、明伦、师范、语言、文字等36章,内容全面而又紧贴时事,反映了维新派人士的教育观,对相关史学研究可起到补充作用。又如,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改良”之声回荡于神州大地,白话文的创作改变了中国文学前进的方向,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巨匠。但是,今天我们的目光只集中在了文学界的身上,对文化运动对普通大众文学创作的影响了解不够。本书的部分期刊中刊载了许多白话小说,对它们的关注和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近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现存的近代中医期刊总数较多,且有如下特点:1.分散。存世的期刊除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重要医学图书馆外,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大馆也所藏有限,遑论其他图书馆。2.零碎。除重要的图书馆外,绝大部分的图书馆都有收藏,但零星而又稀少,一个品种能够收全的凤毛麟角。3.著录不清。相当多的图书馆对自己的中医期刊的收藏情况不是很清楚,相关信息著录不清,充分的利用也就无从谈起。 上海辞书出版社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有感于中医期刊的巨大利用价值与其极少的利用情况极不相称,遂发意整理、影印这批宝贵的医学文献,以期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本书第一辑于今年八月份出版,其余四辑将于明年初陆续推出。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