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天津古籍出版社推出《战前及沦陷期间华北经济调查》 发布时间:2010-8-19 0:00:00   作者:  
    《战前及沦陷期间华北经济调查》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各种情报机关战前与战时对华北地区的人文地理及财政经济等方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一部史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目标转向华北,除了实行其“三光政策”,日本政府还成立众多机构、分会、办事处及各种小组,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情况展开大规模的搜集和调查,涉及整个华北地区的矿业、工业、交通、港湾、贸易等诸多领域。1937年的七七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八年沦陷时期日本当局除了加强对华北地区的疯狂掠夺,又在原来诸多机构组织的基础上成立“华北开发株式会社”,该会社除了制定一系列统治华北地区的经济政策、加紧掠夺经济资源外,进一步展开各种调查,目的就是将华北地区纳入它的“大东亚经济圈”。

    1945年8月15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敌伪在华北地区的各种资料也移交国民政府。1946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设立经济数据室,专门负责搜集、整理及编纂华北之一切经济数据,编辑整理成这份详细的统计资料——《战前及沦陷期间华北经济调查》。

    该调查内容分为八章。整份调查报告除了在各章节之前有少部分文字说明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地图和统计表册,有近千幅。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分为章、节、项、目等四个层次,有的目之下再细分表,分类相当细致。文字与图表均用A3纸缮写而成,调查报告文字清秀整齐,图表绘制清晰。有的图表之后注有引用数据来源,但绝大部分没有注明,除了少量地图可能直接采用日本机关的数据,绝大多数图表均为重新加以整理分类而成。因为篇幅关系,这里只能对各章目录所反映的内容简单加以介绍。

    第一章为“华北土地”。这一童比较简单,分为三节,分别为“地势”、“土壤”(包括华北地质图、华北土壤地质图和华北黄土层分布图)、“山川”(华北山脉河流图)。

    第二章为“华北气象”。本章分三节,其中“气温”包括华北各地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气温之比较;“雨量”包括华北各地全年雨量、四季平均降雨量、单日最大降雨量、降雨日数、昙天日数等;“风季”部分则含各地平均风速、最多风向等资料。

    第三章为“华北人口”。本章除了概说一节外,主要是华北各省以及各大城市的人口调查统计资料,包括面积与人口密度、各省人口与男女比例、主要都市人口(包括日侨及其他国籍人数)、人口累年增减趋势以及年龄统计、职业分类、教育分类等,还有华北人口出生及自然增长率以及五大都市人口出生与死亡统计等等。

    第四章为“华北矿产”。本章附有大量图表,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系该调查的重点。全章共有六节,节之下再细分项、目、表等。第一节为华北矿业概况。第二节介绍华北煤田,包括煤层构造特征、煤田分布状态、各主要煤矿矿区地形图、各主要煤矿的资本额、劳工数、地理沿革、自然条件、工作状况等。第三节为金属矿概况,主要介绍铁、铝、钨、锰、金、铅等矿藏,并附有较为详细的华北金属矿藏概览表。第四节为非金属矿,主要介绍矾土页岩、萤石、云母、石膏,并附有华北非金属矿概览表。第五节统计的主要是华北盐产,包括海盐(长芦盐与青岛盐)、井盐和土盐。第六节为华北盐田概览表。(未完待续)

    (《战前及沦陷期间华北经济调查》,夭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定价180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