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老字号"中华书局 古籍也能赚钱 发布时间:2010-8-2 0:00:00   作者:  
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100802/16056252.html   创办于1912年1月1日的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这家已经屹立了近一个世纪的百年老店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依旧屹立不倒,焕发着青春活力。但是在顾青这个老“中华人”眼里,中华书局曾经那段艰难的改制岁月仍然让他唏嘘不已。

    

     百年老字号的危急时刻   顾青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后来进入中华书局工作,见证了这个百年老字号在市场经济中的改制发展历程。在2004年,中华书局遭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也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改制,对于顾青来说尤为记忆深刻。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中华书局可以说是经营惨淡,很不景气。”谈及当时中华书局的现状,顾青忍不住叹口气,“当时我们编辑了很多书籍,但这些书籍大多是成本非常高,运作周期也非常长,质量要求非常高,再加上非常小众,所以销售非常困难。”   顾青清楚地记得,那段时间中华书局入不敷出,负债累累,几乎是跌到了事业的最低谷。根据记录,当时中华书局书库内积压了过亿元的图书,但是根本无法销售,只能当做废纸来处理。“当时销售差到什么程度,一本书我们印制3000册,发行个1000册就算是最好的了,其他的全部积压。”作为一个老“中华人”,顾青心急如焚,但由于当时整个中华书局经营方针和领导观念并未转变,顾青和所有老中华人一样,迫切希望一场变革的到来。   就在顾青已经对中华书局前途倍感“心灰意冷”的时候,从2003年8月份开始,中华书局终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制,力图扭转颓废之势。为此在2004年初,一场有关中华书局改革的大会让顾青看到了这个老字号重新崛起的希望。   “当时召开了一次大会,会议主题就是‘中华书局离市场到底有多远’?”顾青亲自参加了此次大会,对于他来说,此次大会无疑更像是一次思想解放大会,“这次大会是中华书局的转折点,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真正地认清了原来的体制、机制、工作思路已经不适合市场的需求,我们需要改变。”在此之后,一系列的改变随之而来,让顾青最感欣慰的是,中华书局在重新调整领导班子之后,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改制思路“守正出新”。“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华书局最擅长的古籍整理,出新是在这个基础上开拓历史普及读物,这个思路可谓是真正找到了中华书局最根本的发展模式。”顾青感慨道。   艰难的市场之路   出版社改制发展思路的确定无疑为众多像顾青这样的老中华人注入了充足的活力。“因为有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全新领导班子,所以我们当时也是干劲十足,大家都是想方设法把业务搞上去。”顾青笑着说,作为当时文学编辑室的负责人,顾青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在市场大潮中求生存。“我们自己想了很多办法,但总结以后发现,首先我们要把自己最拿手的古籍整理做好。”顾青回忆道,当时在他的领导下,部门迅速投入到了本业中去。但整理古籍并不能带来更好的市场效益,怎么办呢?“我们当时也是思考这个问题,传统古籍如何在市场中赚钱?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大众读物编辑室,负责出版普及性历史读物。”顾青谈及当时情形依然十分兴奋。   虽然思路清晰了,但是如何打开市场仍然是个难题。对于本来就小众的历史读物,如何让更多的大众接受,这就成为了顾青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走市场化的时候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这让我记忆犹新。”顾青清楚地记得,在他们第一次走向市场搞图书签售的时候,由于当时完全没有经验,导致现场的签售会冷场,让作者和顾青们都倍感打击。“第一次搞签售的时候,完全不懂,结果搞起来以后全天总共就来了不到10个人,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弄。”顾青对此哭笑不得,“无奈之下我都甚至跑到台上去读书,当时很尴尬,我们都很沮丧。”有了这次教训以后,顾青那段时间天天和同事开会研究如何吸引读者,如何搞签售,如何搞宣传。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此后,在顾青的策划下,一系列的图书签售、宣传活动有序展开。“印象最深的是推出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顾青说道,随着于丹讲论语在电视上的走火,顾青也敏锐地认识到了这里面的市场机会,为此在他和同事的策划下于丹《论语心得》正式由中华书局出版。为了推广,顾青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奔波在去往各个城市推销的路上,“当时我们和于丹一起去各地搞签售、讲座、接受媒体采访,最忙的时候三天跑两个城市。”顾青说,经过如此的努力,于丹的《论语心得》大获成功,也让顾青深深体会到了改制后市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领导体制决定改制   如今的中华书局在顾青看来发展稳健。对于社会上传得风风火火的“改制”一词,顾青并没有觉得那么可怕。在这个老“中华人”看来,改制最为关键的就是在大的改革环境下要有一个能够对中华书局定位良好把持,并且团结奋进的团队。只要领导团队能够掌握好大局,改制之路只需要按照大的方向去走,那肯定不会有错。   “现在的中华书局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优势就是传统文化,无论改制什么,都不能丢掉这个。守住高端学术古籍,再发展大众读物,让大家干活都有劲。改制就是让干活的人能挣钱,能有尊严;然后让不干活的人下去。道理其实很简单的。当一个企业的员工觉得工作生活有了保障,那么大家自然同意改制。中华书局的改制说复杂也很复杂,但是说简单就这么几条。”顾青感叹道。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