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我省三百余部古籍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发布时间:2010-7-22 0:00:00   作者:通讯员 施莹 童圣江  编辑: 章衣萍  
http://culture.zjol.com.cn/05culture/system/2010/07/21/016781423.shtml   日前,国务院发文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我省共有12家单位珍藏的309部珍贵古籍和浙江省博物馆1家古籍收藏单位入选。加上前两批评选的结果,我省目前共有23家藏书单位的707部国家珍贵古籍和9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文化部还批准浙江图书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选活动始于2007年,由文化部组织,全国各古籍藏书单位及个人申报,经评审后由国务院公布。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评选珍贵古籍,逐步实现对古籍进行分级保护,同时促进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通过评选重点单位,带动一批标准化书库的建设。   在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过程中,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积极动员全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及各藏书单位申报,并通过媒体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初审,以保证申报材料的质量。珍贵古籍和重点保护单位的评选结果,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2009年,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结果的相关报道上批示:“这是一很大成果,要继续努力做好收集选报工作。”   浙江省此次入选的珍贵古籍,有年代久远的宋元旧椠(书的刻本),如瑞安市文物馆藏刻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的《大悲心陀罗尼经》,此经出土于仙岩慧光塔,且此经为较原始的经折装形式,为传统装帧形式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有当世仅存的孤本秘笈,如天一阁博物馆藏的明嘉靖刻蓝印本《[嘉靖]兴宁县志》、明人朱拱梃的《樵云诗集》和明代铜活字印本《韩诗外传》。有浙江地方名人的手稿真迹,如杭州图书馆藏的清末明初文学家、戏剧家,萧山人来集之的稿本《樵叟备忘杂识》,浙江图书馆藏的清代海宁藏书家陈鳣的手稿《四书疏记》,瑞安玉海楼藏的近代经学大家孙衣言、孙诒让父子的手稿等。有近代名人批校题跋的珍本,如浙江图书馆藏近代朴学大师章炳麟题跋的元刻本《附释音周礼注疏》,浙江大学图书馆藏敦煌学家姜亮夫题识的清代吴荣光稿本《历代名人年谱》等。还有浙江图书馆藏的明嘉靖刻公文纸印本《苏文忠公全集》、四库底本清抄《河东柳仲涂先生文集》、清代多色彩绘的《人体经穴脏腑图》等有特殊价值的珍善之本。自200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已进入第4个年头,浙江省的古籍保护工作也已进入稳定、有序开展阶段。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4号),对今后我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纲领性和建设性的任务和要求。我省还成立了“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建立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省古籍普查培训工作已基本普及到每个古籍藏书单位,省财政也为第一、二批入选的国家珍贵古籍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下拨了专项保护资金。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