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学人之诗诗人之学——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出版 发布时间:2010-7-8 0:00:00 作者:汪允普 





清代是我国古代诗话创作的极盛时期。同早期相比,这一时期的诗话论著更加富于理论性和系统性,“论诗及辞”的创作倾向尤为突出。整体而言,已进入到诗话体发展演变的高级阶段。很多诗话作者以鲜明的批评个性和突出的理论建树,为中国诗歌理论创作增添了新光彩。李慈铭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慈铭(1830原1894),字爱伯,号莼客,世称越缦先生。浙江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他嗜书饱学,于经史造诣极深;诗文亦具风采,尤负重名。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不名一家,不专一代”,提倡吸收融合各代、各家之优长,然后“陶冶古人,自成面目”,这实际上是提倡诗歌创作应当以学为本,然后才能推陈出新。所以他的诗品,既有唐风,又有宋味,亦不乏“明秀”之姿,虽受到不少人的攻击,但他自认为“八面受敌为大家”,对诗歌创新充满了自信。
其生前所著《越缦堂日记》,除记述时事外,多为读书札记,间录诗文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李氏去世后,各种分类辑本相继问世。其中诗集有《百华绛跗阁诗初集》、《杏花香雪斋诗二集》等,说诗则有蒋瑞藻辑《越缦堂诗话》。此外王利器于《日记》外辑有《越缦堂读书简端记》正、续编,亦多关诗学。然诗集无本事,蒋辑仅一百七十余则,王辑所据《日记》亦不全,今已不能惬人意。
张寅彭、周容二先生有感于此,积七年之力,发愤搜罗《日记》全编,旁及他书,汇集李氏说诗之全部文字,按类辑成《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一册在手,可尽得李氏说诗之乐,而无翻检爬梳之苦。
全书分《内编》、《外编》、《补编》、《附录》四部分。《内编》列纪事、评论二门,而不及诗法。纪事详于人事,评论则重在文本,皆循常例,而一归于诗。事无巨细,言无轻重,凡涉诗者皆录,以求其全。《外编》以《日记》中李氏的自作诗,创为作诗门。所收虽有全无本事文字者,仍与诗集有别,亦非向来诗话中滥登者可比。《补编》则汇编《日记》以外李氏在各种读书之批语题识和诗文集中之序跋所含说诗文字。《附录》则为新撰《李慈铭传》一篇。
各门之下又分为若干类,各系以相关内容。一般按照“日记”之性质,类下直接按年月日排列,以求呈现其逐年、逐月、逐日自然发展的态势。偶有篇幅较大、头绪过繁者,则类内再分小类,间以“以上某”、“以下某”标示。
是书之编辑,《内编》、《外编》所据《日记》为广陵书社2004年影印本,同时补以广陵本失收之《穷愁录》、《癸巳琐院旬日记》两种,洵得其全。《日记》之外,《补编》所收序跋主要据王重民所辑之《越缦堂文集》,但稍有增加。越缦堂诗学,至此可谓大备。
(《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清]李慈铭著,张寅彭、周容编校,凤凰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定价9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0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