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古籍出版闯出新天地 黄山书社五年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10-6-7 0:00:00 作者:吴晶晶 





http://www.chinaxwcb.com/2010-06/07/content_198100.htm
2004年,黄山书社在全国22家古籍出版社中排名靠后,是有名的小社、穷社;2009年,黄山书社在全国古籍出版社中综合实力排名上升为第二名,销售收入是2004年的2.7倍。短短五年间,黄山书社就脱掉了落后的帽子,成长为全国古籍出版社的排头兵,是怎样的机遇和转变让它获得飞跃式的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下的华丽蜕变
余玲是2004年进入黄山书社从事编辑工作的,2008年,余玲就独自做了一份新书出版选题的分析报告。她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未央歌》是我自己做的第一本完全走市场化的书,投入近一百万,风险比较大,一般出版社不会让新人去尝试。”
这么大的投入,这么高的风险,自己的大胆想法能得到认可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余玲把自己的分析报告递给了社里的领导,没想到竟然获得了社里的大力支持。《未央歌》一经出版了,便成了当年的畅销书。余玲:“我们的方案可行的话,我们的领导就支持,等于是把我们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了。”
2009年,余玲被破格提拔为编辑室的主任,成为社里最年轻的主任编辑。说到黄山书社,在用人方面可谓不拘一格、任人唯贤,近三年先后破格提拔10多名青年员工为中层管理人员。黄山书社副社长任耕耘:“在集团改制之前,我们编辑才九个人,这几年,我们解放思想,广泛的引进人才,全社已经达到近百名员工了。在年轻人中间,我们大胆的破格提拔,给社里面的整个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无穷的活力,我们这个古老的古籍社应该来说是焕发了青春。”
人事制度的改革为黄山书社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黄山书社还大胆创新经营机制,采取了自主研发与版权引进相结合、自主经营与合作相补充的发展思路。
为开拓新书市场,黄山书社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创作力量,除了高校、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个体作者外,还包括一些民营工作室。目的是充分发挥民营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作者资源丰富等特点,以更加贴近读者、贴近市场。2009年,黄山书社和武汉新视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系列,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销售了十几万套。新视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查波:“以前没有完全放开的时候,讲究程序,失去很多机会,现在他看重我们优势的一面,让我们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图书行业刚刚开始放开的情况下,他是先行者,尝试了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我是挺佩服他们这种决策和想法的。”
目前,黄山书社一般图书动销品种达到了2500多种,比五年前增长了3倍,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也大幅地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黄山书社一跃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古籍出版社。任耕耘:“这几年通过人才引进,观念的改变,所有的数字增速在全国古联体应该是第一。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
品质铸就百强书社
转企改制后的短短五年,黄山书社的销售收入增长了2.7倍。尽管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的很顺利,但黄山书社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家古籍出版社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做好古籍的整理和出版。
2008年,由中国社科院一位著名学者花费20多年时间整理完成的《明代职官年表》,由于缺乏经费资助,一直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黄山书社得知后,无条件的接下了这套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书已经在去年年底问世;2010年黄山书社投资2000多万元,整理出版了长达51卷的《中国美术全集》,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在近几年的图书出版领域甚为罕见。黄山书社社长左克诚:“我们每年出版这些图书都达到了百余种,使用了一半的优秀编辑专门从事古籍编辑出版工作,这几年无论是在我省还是在全国,都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立项最多的出版社之一。”
出版古籍书投入大、经济效益差,黄山书社每年都会从经营收入中拿出40%支持古籍出版,同时,黄山书社还对一些古籍书进行包装,将古籍做活做新做出创意,使其兼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黄山书社副社长任耕耘:“成立集团之后在普及类读物,给我们30%的选题放开,帮我们搞活市场,靠这些经济效益,反过来在补足我们学术和古籍这一块出版的不足,以书养书,进入良性循环。”
黄山书社坚守古籍整理,敢出大手笔、勇抓大项目,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先后投巨资出版了《中国美术全集》《中葡关系史》《中国诗论史》等一批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其中不少图书获得国家级出版大奖。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的图书有6种,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和古籍整理规划的图书有15种,专业地位提升迅猛。
黄山书社从事古籍编纂整理工作的编辑占全部编辑的50%,但是这一半的编辑力量每年仅仅只能为社里带来10%的利润。为了充分调动这部分编辑的工作积极性,黄山书社采用两种方式对员工进行考核。左克诚:“对他们不可能用经济效益来考核,必须用社会效益来考核,要保障他们的收入和奖金,不能低于做畅销书的。”
为什么黄山书社要如此重视古籍编纂整理工作,社长左克诚一语破的:“出版高端文史学术著作和珍惜古籍整理版本,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这些大书实际上是黄山书社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古籍书出版和整理方面作出的贡献,大大提升了黄山书社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强书社。很多合作伙伴都说,与黄山书社的合作,更多的是看中了他的出版实力和学术品味。北京花生文库图书公司总经理、万象杂志主编王瑞智:“合作当然得找一个信誉好、有实力的合作的出版社,黄山书社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而且出了很多好书,发行也很好,选择黄山出版社的话就相当好的啦。”
记者感言:
转企改制之初,黄山书社就立足当时的社情,确立了“守正出新,敢为人先”的发展战略,将古籍整理、重大出版工程、文史通俗读物视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同时,在坚守专业出版的基础上,以出版创新拉动经营能力提升。多年来,不仅先后出版了《中国诗论史》、《中国美术全集》等学术价值大、品位高的古籍图书;同时还出版了《未央歌》、《蒲薛凤回忆录等》深受读者喜爱的通俗读物,实现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统一。
目前,全国大多数古籍出版社都需要政府资助,但是黄山书社在自身实力不强的情况下,通过转企改制,谋发展、搞创新,紧紧把握机遇、坚持不懈努力,成功的跨入全国古籍出版社前三甲。他的成功,给其他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来源:安徽广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