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吴震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论集》出版 发布时间:2010-5-10 0:00:00   作者:琼 琚  
    吴震先生是新中国新疆文博事业的奠基者,他在新疆工作了半个多世纪,主要致力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从1959年至1975年,他主持并参与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13次,发掘墓葬四百余座,出土了包括二千七百余件文书在内的大批晋至唐代文物,奠定了以出土文书研究为中心的吐鲁番学的学科地位与学术基础。同时,他还对高昌故城、交河故城作过数次考察,为新疆文博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震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论集》共收论文37篇,是吴震先生一生学术成就的精华,清晰地反映了吴先生在吐鲁番文书研究方面的两大突出成就:

    一是正式确立了吐鲁番文书的学术分类体系。吴先生在《吐鲁番晋—唐墓葬出土文书概述》一文中,首次向国内外全面介绍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并对这些文书的类型、价值与意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在文中指出:“从文书形式看,有契约(包括租佃、买卖、雇佣、借贷等)、籍帐(包括手实、记帐、户籍、授田帐、差科簿、定户等帐等)、官府文札(符帐牒状、审理案件的辩辞和录案、授官授勋告身、行旅的过所和公验、收发文簿、收支帐历等)、私人信札、经籍写本、随葬衣物疏等。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在这里,吴先生首次对吐鲁番出土文书进行了科学分类,为吐鲁番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是对吐鲁番出土文书展开了全方位研究,留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论文涉及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各方面内容,其中有对文书所涉史实的细致考订,如《敦煌吐鲁番写经题记中“甘露”年号考辨》、《吐鲁番文书中的若干年号及相关问题》、《吐鲁番出土“租酒帐”中“姓”字名实辨》、《唐<高耀墓志>补考》、《北凉高昌郡府文书中的“校曹”》、《俄藏“揖王入高昌城事”文书所系史实考》、《麴氏高昌国史索隐》、《TAM336墓主人试探》、《阿斯塔那336号墓所出戏俑五例》等;有对古代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状况的探索,如《龙门石窟中高昌人造像题记试析》、《吐鲁番写本所见鸠摩罗什汉译佛教经籍举要》、《唐代丝绸之路与胡奴婢买卖》、《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考古资料中所见胡人》、《出土文物所见新疆古代的奴隶买卖》等;有根据出土文书对古代军政制度、历史地理的研究,如《唐开元三年<西州营名籍>初探》、《唐开元甘一年西州都督府处分行旅文案残卷的复原与研究》、《吐鲁番出土法制文书概述》、《从吐鲁番出土“汜德达告身”谈唐碎叶镇城》、《唐碎叶镇城析疑》、《唐庭州西海县之建置与相关问题》等;还有属于古代新疆物质文化研究范畴的,如《略述汉代前后新疆地区的工具制造》、《关于古代植棉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丝织品考辨》等。

    在这些成果中,利用出土文书来研究古代高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成果占有最重的份量,尤其对契券文书的研究是吴先生一生中用力最多、水平最高的部分。其中发表于1982年的《近年出土高昌租佃契约研究》一文至今仍是国内外研究吐鲁番出土汉文租佃契约文书最系统、最深入的专论;另外,《吐鲁番出土券契文书的表层考察》、《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唐人互佃契》等均是这方面的代表性论文。在这些专文里,吴先生对券契进行了整体的、多视角的、多层次的研究,内容涉及券契文书的类型、结构、特定语词的含义等,通过对券契文书上述几个方面发展演变规律的分析,在正确解读原文、准确判断各种券契年代的基础上,研究其所反映的高昌社会经济生活、阶级关系,并进而对北朝至唐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

    在对吐鲁番文书的发掘和研究的几十年中,吴震先生多次提出编写完整的阿斯塔那发掘报告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最后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驾鹤西去。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吴先生一生重要成果的总结,更是为了继续推动吐鲁番文书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促进新疆文博事业的发展。 (《吴震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论集》,吴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版,定价152.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