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存史 资政 教化——上海府县方志旧籍首次整理出版 发布时间:2010-4-9 0:00:00   作者:《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整理出版委员会  
  编辑出版《上海府县旧志丛书》,酝酿、筹备于2004年,启动于2007年,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继圆满完成《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的整理出版以后,开展的又一项大规模的旧志整理工作。这也是上海地方志系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依靠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力量,进一步开展保护、开发、利用方志古籍重要工作的项目之一。   存史、资政、教化,是为志书的基本功能。作为一种文献载体,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方志,记录了这个地区不同时期的疆域变迁、行政沿革、经济状况、人文传统、民风习俗,可谓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从而相对完整地构成了这个地区的历史面貌。上海的行政辖区,历史上有过多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与其社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影响的不断深广密切相关。上古之世,上海初具雏形,被誉为“方志之祖”的《越绝书》便对这片土地上的状况有所描述。两汉以降,散见于江南发达地区志书中的上海史料渐多。到了唐宋时期,上海依托华亭县而发展,史载曾有独立志书问世,惜今已不存。南宋绍熙年间所修的《云间志》,大约是目前所知现存的上海地区最早的志书了。至于元明而到清代、民国,上海地区迅速发展,往往多则数十上百年,少则十余载,便有一次较为正规的志书编纂活动,由此积累的上海地区的发展史料,更具规模,更为系统。这些志书,除大部分乡镇志和一部分专志为私人编纂外,绝大多数均属官修,数据来源大都可靠翔实,体例格式也多完备合理。   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上海的行政辖区已逐步扩大到六千三百四十多平方公里,从近代中国最大的工商都会,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似不为过。但是,历史的理性告诉我们,传统,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文明,必定是人类进步的象征。上海方志旧籍的历史,同样可以向今人揭示这一真谛。   上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志书编纂的优良传统,堪称中国方志修纂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且体现出鲜明的连续性。据文献记载,松江建府以后,编纂府志的活动前后多达十五次,平均每四十八年就有一次,修纂县志的平均间隔时间,也达到每四十七年就有一次。这一现象,不仅表明了当地政府对修志工作的重视,更因所修志书的内容连续性、系统性,较大程度地保证了这些地区历史面貌的完整性,同时也大大增添了志书本身的史料价值。可以认为,如果这些志书得以留存至今,那么,毫无疑问地将使我们对历史上的上海地区有更清晰的认识。   然而,据上海市地方志系统截至目前的统计,大量的方志旧籍,已在流传过程中散佚或残缺,这一状况随之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出于保护古籍的目的,方志旧籍也作为一个重要门类而受到重视,但往往造成这些珍本、孤本深藏库房,甚至秘不示人的现象。另一方面,出于广泛吸取传统精华而编纂新志的目的,或是出于深入研究地方历史的需要,由于难以尽可能系统地解读、使用史料,使相关工作缺乏必要的基础数据保障,从而对编纂或研究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有鉴于此,近代以来,方志工作者一直耿耿于此,希望通过必要的努力,尽可能使方志旧籍或相关内容能在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得以开发、利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柳亚子先生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即汇聚了一批资深学者,充分利用珍贵的地方文献,编写了五百余万字的《上海通志稿》。此举不但开启了上海地方史研究的学术高潮,而且为今人提供了众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课题。遗憾的是,这项工作并未最终完成。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新编方志工作的全面展开,上海各区县相继对记载了本区域历史的方志旧籍加以关注,有的还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爬梳、整理,可惜的是,相关工作缺乏必要的统一计划,以致成效不一,质量参差。进入新世纪以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大批新编志书陆续问世的情况下,曾对方志旧籍进行了较完整的梳理,相关成果反映在《上海方志提要》一书中。此前,金恩辉等主编、台北汉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地方志提要》的“上海市”部分,涉及的上海地区方志旧籍较为丰富,几乎涵盖了迄今所知或存世或散佚的所有志书。另外,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台北成文出版社的《中国方志丛书》,收入上海地区的方志旧籍二十余种;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古籍出版社(现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巴蜀书社等联合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地区人编的方志旧籍有三十余种。这两种丛书均为影印,基本保持了方志旧籍的原貌,入编的也均为各时期的较重要者,不过,受版本遴选的限制,加之影印质量尚有欠缺,对今人的利用也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进一步开发方志旧籍的学术价值,为新一轮修志工作提供更为完备、并具有一定质量的数据,从2004年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在进行《上海乡镇旧志丛书》整理工作的同时,就开始考虑将上海地区的府县志旧籍汇编成一套便于今人利用的丛书。2007年秋,这项工作开始启动,基本厘清了迄今所知的存世本的庋藏情况,据此开列出分期分批着手整理的书目,并将根据规划,成熟一批,出版一批。此项工作的全面完成,将牢牢依托于我们和上海方志界向仁,以及包括学术界、出版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编入这套丛书的方志旧籍,主要是今上海市行政辖区内的成书于1949年以前的府志、卫志、县志、厅志。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上海有个别县份编有内部印行的方志,保留了较多今天难以查找的史料,亦作为特例编入。一些编志过程中形成的数据集,一些属于某个历史时期县级行政当局编写的县况报告,虽非志书,但存世极少,流传亦稀,史料相当珍贵,故作为附录编入,以备查考。按此标准,编人丛书的府县旧志、资料辑录,分为松江府、上海县、嘉定县、青浦县、松江县、金山县、奉贤县、南汇县、川沙县、宝山县、崇明县11辑。其中《奉贤县卷》、《南汇县卷》近已出版。 对方志旧籍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开发,近年来已在全国方志界形成共识,相关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我们对上海地区的方志旧籍进行整体性的整理出版,尚属首次。其工作方法、整理质量、出版形式、成果推广手段等,还需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探索。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奉贤县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定价180.00元)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南汇县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价28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