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中原文化 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10-3-18 0:00:00   作者: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 王关林  
    1975年末,周恩来总理在重病之中,对我国出版工作做出了最后一个批示,要求做好包括《辞源》在内的几种大型工具书和百科全书的编写修订工作。为了落实周总理的批示,河南省成立《辞源》修订组,参加了古汉语工具书《辞源》的修订工作。1978年《辞源》修订完成后,在河南省《辞源》修订组的基础上组建了河南人民出版社辞书编辑室,后改名为古籍编辑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出版事业进入—个全面恢复和发展的阶段。1979年11月30日,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古籍编辑室和美术编辑室的基础上成立“中州书画社”。1983年12月12日经国家文化部同意,以中州书画社古籍编辑室为基础,将中州书画社改名为“中州古籍出版社”。

    从1979年11月30日至今,中州古籍出版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子曰:“三十而立。”三十年的历程,倾注着中州古籍出版社新老几代同仁们的无数心血和汗水;三十年的历程,记载着我们多少奋斗和挫折、成功和喜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州古籍出版社成长壮大起来了!

    河南地处中原,从远古直到宋代,三四千年间,—直处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心区域。明清以后,虽然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河南不再处于中心地位,但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仍然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河南古文化底蕴很丰厚,一部中原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缩影。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六朝古都安阳和商朝古都郑州,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据有四座。历史上曾有二十多个朝代、二百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在这块土地上,有数以千计的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科技发明家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仅“二十五史”中立传的河南名人就有四千位之多。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就在河南安阳殷墟被发现。甲骨文演化为金文、小篆、魏碑、楷书,也是在中原这块土地上完成的。没有另一种文字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没有另一种文字记载有这么丰富的古代典籍。给世界文明带来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起源于河南,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东端就在洛阳,来自印度的佛教首先驻足于白马寺。就拿我们从事的出版业来说,从后唐至后周,二十多年间,从洛阳到开封,连续四个朝代的国子监在京都雕版刻印《九经》等一大批经典,这标志着我国由国家办的出版社在河南的出现,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雕版印刷的经典。北宋以开封为中心的繁荣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再次证明了河南是传载文化的重要地区。《中原文化大典•著述典》中收录的河南历代古籍就有万种之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将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加以总结、展示,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很好的传承,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州古籍出版社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批地方古籍出版社之一,一直把古籍整理出版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三十年来,经过不断学习、探索、实践,走出了—条自己特色的出版道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为主体,以经典古籍和古代文化知识的普及为两翼,共出版图书五千余种,蔚为大观。   在中州书画社时期,我社出版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丛书》、《歧路灯》、《说文解字约注》、《再生缘》、《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李白凤印谱》、《郑逸梅文稿》等一批优秀图书,站稳了脚跟。1984年底后,中州古籍出版社独立经营核算,开始探索自主发展的道路,陆续出版了《中国古典讲唱文学丛书》、《中州名家集》丛书、《中州文献丛书》、《话说隋唐小说丛书》、《明清文言小说选刊》、《新潮文史书系》、《李耳道德经补正》、《战国策校注系年》、《东观汉记》、《史记选注汇评》、《中国儒学史》、《千古之谜》、《乐府诗鉴赏辞典》、《北魏佚书考》、《安阳殷墟青铜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以及评传系列、楹联系列、灯谜系列等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欢迎的图书。我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被专家赞誉为“—部刻在石头上的二十五史”。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也遭遇了诸多困难,1994年底前后曾一度陷入低谷。经过全社职工的反思和拼搏,中州古籍出版社很快渡过难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版了《中华传世精品珍藏文库》、《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丛书》、《二十五史》(简体字本)、《中国通俗小说名著分类文库》、《醒狮丛书》、《历代三十四家文集》、《智慧之门丛书》、《中国古代剧场史》、《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北宋皇陵》等优秀图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遵照这—方向,我社图书出版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我社连续出版的《中州名家集》丛书,以及《中国边疆通史丛书》、《中国哲学前沿丛书》、《学人文库》、《嵩岳文献丛刊》、《冯骥才分类文集》、《厚重河南》、《中国禅宗典籍丛刊》、《汉诗文纪事》、《五帝时代研究》、《离骚校诂》、《安金槐考古文集》、《中国考试管理制度史》等书,曾多次获奖,得到学者们好评。我社出版的《国学经典》丛书、《中国古典小说》丛书、《国学经典少儿读本》、《全唐诗》、“河南地方志系列”、“河南历史名人系列”、“钧瓷研究系列”、《大清历史新闻》、《章草大典》、《新编百家姓》、《新编万年历》等书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2008年我社出版的《中原文化大典》是河南出版史上的标志性精品出版工程,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和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是对河南的古代文化成就给以总结和展示,用当代文化观念重做的中原文化盛宴,是体现我社三十年来出版发展能力和服务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通过三十年来全社新老职工的不懈努力,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批有特色的重点图书和常备图书,具有了雄厚的资源优势和优秀的作者群体,成长、壮大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务实能干的出版队伍,走上了专业突出、结构合理、效益增长、目标明确的良性发展之路。今后,我们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三十年古籍专业出版的积累和古代文化强省的地域优势,不断在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普及上形成更多的系列品牌图书和常销品种,扩充规模,提升效益;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交流融合中做出积极的贡献;在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型进程中扎实推进,实现创新发展,使中州古籍出版社成为一座连接传统文化与读者大众心灵的桥梁。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