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别有江湖浩荡天——《翁同龢诗集》刊行面世 发布时间:2010-3-17 0:00:00 作者:冷时峻 





翁同稣(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松禅,江苏常熟人。清咸丰六年(1856)状元,累官左都御史,刑、工、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先后为同治、光绪两帝之师,一生立朝达四十余年,为晚清政坛名闻一时之朝廷重臣。
“谁知瓶隐庐中客,别有江湖浩荡天。”翁同龢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晚清诗坛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他身历道、咸、同、光四朝,其生平出处不只有关晚清政坛风云,其诗歌创作亦于同、光间诗风影响甚巨。所著《瓶庐诗稿》八卷计1100余首诗,“宏深淹博,笔有奇气,多与苏(轼)公相类”(邵松年《瓶庐诗补序》)。其风骨道上,力追韩(愈)黄(庭坚),清韵绝尘、淹雅端和的诗歌创作成就,使他纵居相位却无惭于专业诗人,足以与领袖风雅之近代名臣如祁隽藻、曾国藩、张之洞等并驾齐驱,与一代诗坛作手如郑珍、江湜、李慈铭、袁昶、范当世等角逐高下。“不墨守盛唐”而更接近“以学为诗”之宋诗派诗风正肇始于翁同龢、陈宝琛、宝廷等,著名之同光体健将如沈曾植、郑孝胥、陈衍等,就出于他们的门下。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也由于翁之诗名每每为其政治、文章及书名(曾被誉为“晚清一书家”)所掩,一直未得彰显于世,未能引起世人及专业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给予其应有的历史评价与文学地位(一些文学史甚至只字未提)。因此,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将其诗列选以付梓刊行,对于恢复翁同稣近代文学名家、大家的本来面目和历史地位实可谓功不可没。
《翁同龢诗集》以民国八年武昌刻本《瓶庐诗稿》为底本,约45万字,共汇辑迄今所能搜集到的翁同稣的全部诗词作品,细加标点,精心勘以《瓶庐诗钞》、《瓶庐诗补》、《校异》及《瓶庐词钞》等多种版本,并全力辑补其遗诗达100余首,书末还附录相关传记、序跋、诗文评论、哀挽交游诗作资料及由其后人翁开庆整理的《翁同稣自订年谱》等许多材料,不仅于近代文学研究而且于治中国近代史者均具重要参考和研究价值。《翁同稣诗集》的标校整理工作由翁同龢研究专家、常熟市翁同稣纪念馆馆长朱育礼先生承担。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估价:8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09年09月)







“谁知瓶隐庐中客,别有江湖浩荡天。”翁同龢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晚清诗坛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他身历道、咸、同、光四朝,其生平出处不只有关晚清政坛风云,其诗歌创作亦于同、光间诗风影响甚巨。所著《瓶庐诗稿》八卷计1100余首诗,“宏深淹博,笔有奇气,多与苏(轼)公相类”(邵松年《瓶庐诗补序》)。其风骨道上,力追韩(愈)黄(庭坚),清韵绝尘、淹雅端和的诗歌创作成就,使他纵居相位却无惭于专业诗人,足以与领袖风雅之近代名臣如祁隽藻、曾国藩、张之洞等并驾齐驱,与一代诗坛作手如郑珍、江湜、李慈铭、袁昶、范当世等角逐高下。“不墨守盛唐”而更接近“以学为诗”之宋诗派诗风正肇始于翁同龢、陈宝琛、宝廷等,著名之同光体健将如沈曾植、郑孝胥、陈衍等,就出于他们的门下。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也由于翁之诗名每每为其政治、文章及书名(曾被誉为“晚清一书家”)所掩,一直未得彰显于世,未能引起世人及专业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给予其应有的历史评价与文学地位(一些文学史甚至只字未提)。因此,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将其诗列选以付梓刊行,对于恢复翁同稣近代文学名家、大家的本来面目和历史地位实可谓功不可没。
《翁同龢诗集》以民国八年武昌刻本《瓶庐诗稿》为底本,约45万字,共汇辑迄今所能搜集到的翁同稣的全部诗词作品,细加标点,精心勘以《瓶庐诗钞》、《瓶庐诗补》、《校异》及《瓶庐词钞》等多种版本,并全力辑补其遗诗达100余首,书末还附录相关传记、序跋、诗文评论、哀挽交游诗作资料及由其后人翁开庆整理的《翁同稣自订年谱》等许多材料,不仅于近代文学研究而且于治中国近代史者均具重要参考和研究价值。《翁同稣诗集》的标校整理工作由翁同龢研究专家、常熟市翁同稣纪念馆馆长朱育礼先生承担。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估价: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