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岛田虔次《中国思想史研究》中译本出版 发布时间:2010-3-16 0:00:00   作者:谷 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日本研究中国史译丛”,在继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之后,又推出了岛田虔次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岛田虔次(1917—2000年)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学家、二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本书是在岛田先生逝世两年之后,由他的学生、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狭间直树、小野和子、森纪子三人整理出版的论文集,由四部共二十二篇论文构成。第一部由一篇论述“万物一体”的论文单独组成;第二部由有关明代思想的八篇论文组成;第三部是有关明代以前的思想以及日本哲学的六篇论文;第四部所收七篇论文的主题是中国入清以后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岛田先生毕生研究中国思想史,特别是阳明学研究的结晶。

    二战前后,日本学术界对明代思想的评价并不高。特别是受到中国清代实学思潮的影响,重考据、兴“汉学”,明代思想当然地被认为是空疏之学。1940年在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东洋史专业学习的年仅24岁的岛田虔次,却选择阳明学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他在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阳明学中人的概念与自我意识的展开及其意义》(本书第二部第一篇)。文章以个体的人也即“自我”的产生、发展作为“近代人”的内在,并以之为主线讨论了上至阳明、中经王艮、下至李贽的阳明学(主要是“阳明左派”)的逻辑发展。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三章“自我意识发展的社会背景与士大夫读书入的生活意识”却没有完成,而在八年后衍发成了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即1949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此书的中文版由甘万萍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关于《挫折》一书的历史地位,用他的学生狭间直树的话说:“可以说这部著作是导致日本战后中国研究重整旗鼓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狭间是岛田的嫡系弟子,他的评价虽有些感情色彩式的夸大,但作为日本战后中国研究重整旗鼓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则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前两部,和《挫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上所说,本书第二部第一章《阳明学中人的概念与自我意识的展开及其意义》,由岛田的大学毕业论文修改而成的,是《挫折》一书的思路和基本观点的发源地。其中没有完成的第三章《自我意识发展的社会背景与士大夫读书人的生活意识》,更在《挫折》中得以发扬光大。

    本书的第一部《关于中国近世的主观唯心论——“万物一体之仁”思想》,则是从“万物一体之仁”思想发展史角度,对《挫折》所作的充实、补足(到谭嗣同)和再诠释。

    第二部的其他文章,《王龙溪先生谈话录及解说》、《儒教的叛逆者李贽(李卓吾)》、《异人邓豁渠略传》、《浅议明代思想的一种基调》,则可看作是对《挫折》没有顾及到的明代思想史一些片段的处理,打扫外围式的精彩论文。而《王学左派论批判之批判》、《论某个阳明学理解》等文,则是对《挫折》批判的反批判。从中也可以看出岛田对自己的学术非常自信,甚至到了固执的地步,譬如对山下龙二的批判和商榷就属于此类。

    第三、第四部则是岛田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些心得文章的荟萃。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岛田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在于:抓住一个概念或者人物,引用大量的甚或是鲜为人知的资料,深刻地发掘、探索特定思想的内在和外延,注重其历史性逻辑发展,并时时从世界史角度,特别是中西文化思想交汇和“西方冲击”的角度加以对照和比较。这样的研究方法在当时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是新鲜的,为后来的学者们所继承发扬,在今天也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本书的日文原版在书的末尾附有狭间直树和森纪子撰写的《解说》,为读者了解全书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在出版中文版《中国思想史研究》时,我们将《解说》移至书前。书后还附有岛田的全部著作目录。

    本书的译者邓红,是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博士,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和日语功底,故中译本能准确地表述了岛田的研究成果。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估价65.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09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