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6”召开 发布时间:2007-1-8 0:00:00 作者: 





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台湾大学中文系、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6”于11月8日至10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共50位学者出席会议。莅临盛会的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台湾大学周凤五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马克教授、日本东北大学浅野裕一教授等先生,皆为国际驰名的汉学与简帛学大家。这场国际中国简帛学界的高层聚会和对话,受到各地、各国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几十年来,中国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资料层出不穷。新发现造就新学问,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因而呈现新的繁荣、新的走向、新的格局,简帛资料的解读、探究成为世界范围的学术热点。在简帛文献大量涌现的热潮中,以湖北为中心的楚国故地尤其引人注目。举世闻名的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楚竹书,以及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都出自湖北。在邻近的湖南、河南、安徽等省,也有长沙马王堆帛书、龙山里耶秦简、新蔡葛陵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震惊寰宇的重大发现。
为了推动简帛研究,促进国际简帛学界的交流、互动,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与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凤五先生、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顾立雅讲座教授夏含夷先生商定,由三方共同发起、主办“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Excavated Texts)”,拟在自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时间内,每年召开一次。一次会议设计三五个主题,邀约世界各地学者参加,用三四天时间作比较深入的探讨。 本次会议的主题有:1.战国文字研究;2.新出土楚简研究;3.新出土秦汉简研究;4.简帛整理与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会上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在文字辨识、文本解读和内涵探究上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对于里耶秦简和九连墩“简册”画等最新发现,也有专文论述。这些成果代表了简帛学前沿的最新思考和探索,标示着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的创造力。
(来源:)







为了推动简帛研究,促进国际简帛学界的交流、互动,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与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凤五先生、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顾立雅讲座教授夏含夷先生商定,由三方共同发起、主办“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Excavated Texts)”,拟在自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时间内,每年召开一次。一次会议设计三五个主题,邀约世界各地学者参加,用三四天时间作比较深入的探讨。 本次会议的主题有:1.战国文字研究;2.新出土楚简研究;3.新出土秦汉简研究;4.简帛整理与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会上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在文字辨识、文本解读和内涵探究上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对于里耶秦简和九连墩“简册”画等最新发现,也有专文论述。这些成果代表了简帛学前沿的最新思考和探索,标示着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的创造力。